"現在房租、人員成本高漲,如果真遇到幾個月沒訂單的情況,我也不會選擇到銀行貸款。"說到貸款,北京朝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先生心有余悸,對于輕資產的小企業來講,從銀行貸款是望而卻步的事。
央行雖然已兩次降息,并把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從此前的0.8倍進一步放寬至0.7倍,以刺激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對于小企業貸款,仍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額度少手續多,小企業融資不找銀行
公司剛剛起步,處處都需要用錢的文先生表示,現在的資金完全依靠自己的積蓄,雖然曾仔細研究過銀行貸款,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銀行給的貸款額度都太小,也就是幾萬或幾十萬,而且手續太麻煩,利率高,還不如直接向親朋好友借錢來得多快好省呢。"對于剛剛興起的小貸公司等民間借貸方式,文先生更加不以為然:"成本太高,從沒考慮過。"
雖然在7月份降息時,央行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進一步放寬,但現階段大部分銀行針對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并無優惠,有些銀行甚至還上浮了10%到30%。
對于銀行而言,小微企業的確是風險高、成本高的業務。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小企業的風險比以前更高,如果沒有一些如房屋抵押等硬性條件的話,銀行更愿意將貸款額度劃撥到房貸等個人貸款方面。
"現在資金供應者的積極性并不高。"中國小額貸款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雖然央行已經逐步放開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但從現在看來,這些資金供應者從中獲得的利潤恐怕還沒有達到心理預期。
利率市場化,遠水解不了近渴
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似乎已經成為當下業界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首要途徑。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趙慶明則表示,隨著利差收窄,銀行不得不面臨轉型,而小微企業貸款則是銀行的選擇之一,這也會倒逼銀行對小企業的重視程度。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在利率市場化依然沒有完全放開的當下,小企業主同一時間喊出"減稅降費",以緩解短期資金困難的問題。
"現在的稅種類多、差額大,財務成本要占到公司毛利的30%到40%之多。"作為一家已經經營了一年多的小型文化企業的主管,賴先生向記者吐著苦水,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稅種眾多繁復,也導致了公司財務成本的高企,而財務成本的九成左右都是各種稅收。此外還有如行業管理費、教育培訓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
白澄宇表示,比起降息,減少稅負能更加直接地減少小微企業的負擔,稅率是國家可以去調整的,而市場利率則不然。而在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高企的情況下,政府也可對利潤較低的行業進行一定補貼,以促進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
不過,也有業內學者就此警示,結構性減稅可能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隨之而來的是其他稅費的增加,本來利好企業發展的良藥最終或許會與初衷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