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將戰略性基礎設施、主導產業、發展平臺納入今年探路新型城市化“三個突破”的重要抓手,并規劃建設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那么,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究竟怎樣評定?有哪些門檻和要求?
廣州市發改委官方網站近日正式公布了《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認定和扶持辦法(試行)》內容,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有相關提議可在今年7月19日前登錄發改委官方網站提交意見;或將書面意見寄至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高技術處。
按照新出來的征求意見稿,廣州市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六大領域。六大領域的具體范圍會根據廣州市產業發展決策進行動態調整。
按照相關規劃,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擬劃定分為“綜合型基地”和“專業型基地”兩類。其中,“綜合型基地”要求基地內集聚3個以上(含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并已形成一定規模。“專業型基地”則要求基地內多數企業的生產和服務集中于某一特定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具有專業化特征。
對于產業聚集度也有具體要求,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求基地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對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揮顯著的作用。其中,以“產業集聚為發展方向”的基地,要求每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內具有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或相當規模的骨干企業不少于10家。而以“產業鏈建設為發展方向”的基地,應圍繞1-2個龍頭企業的主營業務,基本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產業鏈條完善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