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最近三年來首次低于8%。是什么原因造成經濟增速“破八”?怎么看待7.6%的增速?宏觀政策又該如何應對?
經濟增速為何“破八”?
經過連續6個季度回落,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速降到8%以下。
“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符合經濟規律,原因是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外需不足矛盾突出;國內房地產調控繼續實施,內需趨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一向平穩的消費,缺乏新“亮點”。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志強認為,此前的刺激消費政策效果減弱,以及房地產調控等因素影響,使市場缺乏新的消費熱點。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也是此前一段時期以“控物價”為重點的宏觀政策的必然反映。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在談到宏觀調控政策時說,物價關系民生,此前為了控制物價采取相對緊縮的措施是必要的。外有金融危機,內有流動性的一度持續回收,經濟增速持續回落是自然的。
增速是否繼續走低?
7.6%的增速是否過低?會不會出現經濟“硬著陸”?
“如果不過多糾結于8%,而是客觀理性看待經濟形勢的話,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盛來運強調,上半年7.8%、二季度7.6%的增速都在年初7.5%的預期目標之上,我國經濟主要指標仍運行在適度較快增長區間。
盛來運分析說,我國經濟出現了緩中趨穩的趨勢。
"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顯現,經濟出現了筑底企穩跡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可能實現穩中略有回升。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可以排除“硬著陸”的可能性。預計我國經濟增速將在下半年企穩,可能會略有回升。但由于外需低迷和內部結構性問題解決起來需要一個過程,對下半年經濟增速反彈的期望值不宜過高,全年經濟增速預計在8%上下浮動。“穩增長”如何發力?
因應形勢變化,當前經濟政策著眼于“穩增長”,但此次“穩增長”該如何發力呢?
“要把握好"穩增長"的"度"和發力點。一方面經濟增速不能滑得太快,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經濟下行壓力變成結構調整動力,使我國經濟擺脫對出口和房地產的過度依賴。”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
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特別是在最近一個月內連續2次降息。不過,如果僅僅看到降息是不夠的,應當注意到,在降息的同時還連續擴大了利率浮動空間,在啟動一批“十二五”重點項目的同時出臺了鼓勵民間投資的一系列實施細則,要看到“穩增長”正與“抓改革”“調結構”相結合。
張立群指出,“穩增長”追求的是穩住而不是刺激增速。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已出現企穩跡象,要落實好已出臺的“穩增長”措施鞏固這一跡象,同時對經濟走勢加強監測預警。
專家認為,當前正是解決我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