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商店專柜、專賣店,到紅火一時的網購鉆石,再到如今備受關注的量販式平價商場,在渠道形式不斷變換的同時,鉆石也從一個暴利行業提前進入了微利時代。
以網絡銷售為例,雖然全國的鉆石網絡商家已經很多,但電子商務在珠寶行業所占的份額只有5%左右。以鉆石小鳥為代表的網絡鉆石營銷,曾在暴利豐厚的鉆石行業掀起了一場革命,通過將鉆石的切割商與消費者直接聯系,越過了中間商,“用電子商務賣奢侈品,價格只有一半”。
鉆石網絡銷售不乏成功先例,但就國內而言,現在很多網絡企業都只能贏得微利。在上海,目前有幾十家同質企業進行搏殺,業內人士透露,“他們的生存空間已經很小,普遍利潤只有10%。如果對電子商務的稅收監管進一步完善,小網店們的利潤幾乎為零”。與傳統珠寶業相比,網絡珠寶銷售雖然起步不久,但競爭已非常激烈。最近,據一位鉆石網絡銷售的龍頭企業透露,“價格戰”一方面打破了鉆石業傳統銷售的壟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新興模式的弊端,很多小網店為了爭奪客戶,掛牌價往往就是出廠價,而利潤只能通過稅款做文章。
這種競爭,在平價大賣場出現之后,變得更加慘烈。盡管平價珠寶市場近幾年才在市場出現,尚處于培養消費習慣的階段,在品牌附加值上也和傳統大腕們相距甚遠。但由于鉆石行業透明度不高,受眾相對較窄,容易出現高利潤,但開放的市場環境,總有人會站出來打破常規。一般情況下,一枚兩克拉的高品質鉆戒,在傳統商店專柜需要25萬元,通過網絡直銷的方式其價格約在15萬元左右,而在全城熱戀商場,其售價比15萬元還要低。平價鉆石的出現,是零售業態的新變化,是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對于經營者來說,卻非易事。“有人選品牌,有人看價格,有人傾向定制,有人喜好裸鉆,未來鉆石市場的消費群體會被進一步細分。最終誰能獲得勝利,還是要看消費者如何選擇。”一位業內人士預測說。
鉆石銷售的低價,意味著較低的銷售利潤,隨著市場不斷擴張,這對于所有的銷售商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擴張意味著新的市場占有,意味著新的銷售增長點,但同時也意味著經營成本與推廣成本的迅速增長,意味著各類銷售商之間的成本優勢的不斷比拼。供應鏈整合不到位、渠道選擇與市場不匹配,都有可能導致競爭失利,淪為弱者甚至被踢出局。這其中,既包括生產商,也包括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