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一個美麗的傳說,一曲動人的歌謠。如今,這美麗的神話在貴州思南縣正變成現實,石頭“奏響”了一曲富民興縣之歌。
圍繞“工業強縣”發展戰略,思南充分發掘比較優勢,利用自然資源稟賦,全力做活“石頭工業”文章,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石材做成年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鋒產業和主導產業。
摸清家底石山深處藏“真金”
盡管思南縣擁有豐富的石材資源,但是石材生產一直處于粗放加工和向外出賣原材料的狀態,這不僅浪費資源,而且經濟效益低下。
2010年,思南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把石材產業作為全縣工業經濟的“牛鼻子”和新的增長極,促使全縣經濟蓄勢聚能,加速沖關,跨越趕超。
經縣里邀請,西安科技大學和川西北地質隊對思南石材礦點初勘后,認為全縣飾面裝飾材料的石材資源理論儲量不低于10億立方米;可用于延伸產業的石材,則達到36萬億噸!專家預測,石材礦區在思南大部分鄉鎮均有分布,其中以灰色類和咖啡色類大理石儲量最大、分布最廣。思南石材品種花色齊全,質地優良,已發現乳白色、桃紅色、紫羅紅、海貝花、黃(灰、白)木紋、咖啡玉等20多個品種。
栽好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
該縣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利用互聯網發布信息,組織石材樣品到貴陽酒博會展銷,組團參加廣東云浮、福建廈門國際石材展等等,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石材資源推介和招商引資。
思南石材逐步聲名鵲起,外地客商主動來電咨詢或索取樣品、資料,有的還親赴現場考察。
其中,四川中江縣環球實業公司和思南縣的“聯姻”更是感人至深。
2011年9月,環球老總楊官文陪同到思南的朋友“順便玩玩”,不料此行卻被思南石材深深吸引,當即決定投資!此前,環球公司涉足過房地產、橋梁、道路、餐飲、娛樂等行業,唯獨沒搞過石材。楊官文的“瘋狂”之舉,遭到了公司和家庭的一致反對。他們都認為公司已發展到相當規模,而楊官文年歲也比較大了,沒必要再向外拓展。
后經楊官文反復做工作,公司又召開幾次董事會研究,才最終同意。
如今,由環球公司投資興建的貴州省福安烏江石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思南縣第一家破土動工的石材企業,也是第一家建設生產線的企業。公司計劃到今年6月前,建成4條標準化生產線并投入運行,12月底完成12條生產線建設。
作為石材項目主管部門,縣石材辦竭力為企業搞好服務。他們不僅積極配合企業深入礦山尋找資源點,還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協調用地用人等。去年11月18日,當福安公司在邵家橋鎮進行新廠建設時,進場道路涉及到老百姓還未收獲的紅苕等莊稼,當地政府和石材辦人員都主動參與到收割大軍中。
目前,思南已迎來40余家客商考察洽談,簽訂石材招商引資合同和意向協議的規模企業達10家,投資金額43.6億元。至2012年3月,已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規劃并啟動了占地近1000畝的石材城和石材加工基地建設。
全民找石掀高潮 百億產值不是夢
“葉主任嗎?快來我們這里看看,我們又找到了新礦點……”今年全縣石材產業研討會后,思南縣石材辦主任葉小平的手機成了熱線電話。這些來電,都是請他們下去鑒別石材的。
葉小平介紹說,石材產業路子有好幾條可走,但思南選擇的是就近發展之路。在資源勘探上,如果請專業勘探隊,花上一年半載也許能全部查清,但費時又費錢。思南另辟蹊徑,發動群眾,提請全縣干部群眾都留心身邊的石頭,得空就去山上轉一轉、敲一敲,一旦看到非常大的、比較成熟的石頭,就由村社向鄉鎮、石材辦逐一上報,石材辦就能迅速鎖定資源點,再聘請專業人員認定。確定資源點后,石材辦再向企業推介,企業一旦看中,馬上納入生產規劃。
葉小平清楚地記得,全民找石成功第一例就在板橋鄉。當時鄉干部在接到村委會主任的報告后,隨即上報縣石材辦,最后經認定,確實是一個好的石材資源點。
全民找石,既節約了成本,又加快了開發進度,發現了不少此前地勘也沒找到的資源點。目前,已納入客商使用的資源點有七八個,其中司都壩村小龍塘組的資源點被福安公司認定,三道水的白楊資源點業已進入征地環節。
那么,石材產業到底能夠為當地創造多少價值呢?葉小平為筆者算了一筆賬:石材企業實行一條龍精加工,都在思南的黔東北石材城交易。正常情況下,一方石材可加工成1.8厘米標準厚度的石材板45平方米,一條生產線一年可產板材45萬平方米。按目前市場行情,一條生產線一年的產值就達7000至8000萬元。若福安公司28條生產線全部運行,年產值可達20多億元。
石材資源開發,不僅能帶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還能帶動運輸、餐飲等相關產業發展,并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據了解,一條石材生產線可解決70個勞動崗位,如果100多條生產線全部正常生產,再加上礦山用工,石材產業能提供1.5萬多個就業崗位。
曾經讓人頭痛傷神的石頭也能變成錢,讓甕溪鎮、板橋鄉等鄉鎮的老百姓額頭上的陰霾漸漸消失,他們說:“巖石變成錢,是我們祖祖輩輩的夢想,沒想到今天夢想成真了!”
科學規劃 石頭工業“航母”高歌遠航
縣委書記胡洪成向筆者談到決策層在熱潮下的冷思考。他說:“如果石材產業不走深加工,不向延伸產業鏈發展,終究也會有資源枯竭的一天。”這是思南的遠見,更是思南的福音。面對今天還比較富足的資源,該縣著眼長遠,未雨綢繆地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該縣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合理布局,以“全力打造黔東北石材貿易中心乃至大西南石材貿易中心,在3至5年內實現石材年產值100億元”為奮斗目標,推進一城、一地和一區建設工程。
“一城”即實施商貿物流推動戰略,加快推進黔東北石材貿易中心的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及交通運輸條件,已與香港彩虹奧特姆公司簽約投資19億元,在邵家橋建黔東北石材城。
“一地”即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推進石材加工基地建設,促進產品轉化增值。基地建設統一規劃在邵家橋鎮工業園區,緊靠石材交易中心、高速路出口和500噸級烏江航運碼頭,有電力、水源供應保障,便于集中管理、規范運作、外運銷售和企業間開展科研合作和公共設施建設。
“一區”即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推進石材礦區建設,確保石材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十二五”期間,思南大理石礦山礦點布局30-50個礦點,設計開采6015萬立方米。以烏江為界,河東片區以板橋為中心,向東西延伸,在孫家壩、甕溪、三道水、塘頭、大壩場和文家店等鄉鎮分設礦區,河西以香壩為中心,在許家壩、東華、長壩、合朋溪、青杠坡等鄉鎮分設礦區,科學開采。
過境思南的思劍、杭瑞兩條高速公路即將通車,500噸級的黔東樞紐港——思南新港已破土動工,都勻至黔江鐵路將過境思南,而貴陽至鄭州、昭通至黔江這兩條已列入國家規劃的鐵路也是思南正積極爭取的通道。一旦制約地方發展的交通瓶頸得以打通,思南將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就指日可待了。
石頭,人類最早利用的天然環保建筑材料,如今憑借科技的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高,正以其諸多優勢大放異彩。而思南用“精美的石頭”打造的工業“航母”,正朝著“十二五”目標破浪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