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江蘇太陽能協會、浙江太陽能協會等相關產業機構以及無錫尚德電力、常州天合光能等國內20多家主流光伏設備生產商在上海聯合召開發布會,抗議美國“雙反”初裁,并宣布成立光伏發電促進聯盟,旨在推進行業技術創新和開放式競爭合作。
中國光伏企業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了四項聲明:一是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與傾銷無關,二是中國應訴企業權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三是中國光伏電池未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四是征收反傾銷稅的初裁結果損人不利己。
本次美國商務部的決定被國內光伏行業甚至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視為“短視”行為。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苗連生認為,國內企業如果針對美“雙反”決定采用境外制造的電池板來規避“原產地”限制,無疑會增加成本,并最終將轉嫁到美國客戶自身,這已導致二季度一些美國電力項目停工、被動等待事態進展。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告訴記者,目前公司20%產品是銷往美國,“雙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美國電站的建設,由于美國產品價格已經上漲,天合光能也將按照當地產品的價格趨勢來重新定價。與此同時,公司已經采取海外代加工計劃以保持在美市場的占有率。
“殺敵一千,自傷一萬。”阿斯特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如此形容“雙反”決定將對中美光伏產業造成的影響。他認為,國內光伏設備生產企業是去年全球電池片組件競爭的勝利者,“SOLARWORLD作為失敗者提出起訴,是無視自由貿易的表現,任何貿易保護都不能保護落后者”。
目前國內光伏產業大多集中在中游組件生產環節,而多晶硅、漿料、EVA等原料大多依賴進口。有統計顯示,每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料價值高達20多億美元。對此,無錫尚德電力首席執行官施正榮評價說,中國為全球光伏市場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國內原料生產企業在進口沖擊下倒閉的沉重代價,但中國企業暫時不會因為美國的“雙反”決定就簡單啟動對美貿易戰,“這是自由貿易環境下低級的做法,雙方應該采取更智慧的方式去解決貿易爭端”。
當前國內光伏企業正普遍遭遇現金流吃緊、開工率下滑等行業困境。對此,施正榮坦承,光伏發電成本依然較高,離平價上網還有不小距離。但行業困難是暫時的,市場大小最終將決定生產成本的高低,企業應該以“跑馬拉松”的心態去找發展定位。
近日有媒體稱,由國家能源局委托有關部門起草的《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有望上報國家能源局發布。對此,與會企業代表認為建立分布式能源發電系統有利于光伏平價上網。施正榮呼吁,國內光伏設備制造商加強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各大電力集團的聯動互動,希望政府部門加快推進國內電力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