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商丘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商丘市市長余學友做出了對商丘市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意義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指出了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總體目標和計劃;再一次明確了超硬材料的發展地位和工作重點。這份工作報告將由大會政協委員和與會者共同審議后最終實施。
《報告》中指出:過去的五年是商丘又好又快發展的五年。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317.9億元,年均增長1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6.4億元,年均增長22.1%。其中,稅收收入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0%以上,是全省稅收占比80%以上的3個省轄市之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6億元,年均增長2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151元,年均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37元,年均增長15.5%。產業結構實現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歷史性轉變,全市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事業全面進步、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對于這么一個具有“中國超硬材料生產基地”美名的特色市來講,促進超硬材料產業化發展,保持其產業優勢地位不動搖的工作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而在過去的五年中,事實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過去的五年,是該市承接產業轉移大見成效的五年。全市圍繞著主導產業、特色產業,主攻長三角,緊盯閩浙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成功舉辦了第二、第三屆國際華商節、第六屆豫商大會等重大節會,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力量新材料集團、飛龍電器、愛瑪車業、香雪海電器、萬寶制冷集團、國藥集團、安踏集團、喬治白等一批產業轉移項目相繼落戶商丘。累計引進省外資金852.3億元,引進項目2476個,其中引進3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8個,投資總額422.3億元;實際利用境外直接投資5.1億美元,年均增長17%;出口累計完成4.7億美元,年均增長20%。為商丘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積蓄了勢能,增強了后勁,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成效明顯。
在產業集聚區建設上,商丘市始終堅持把該項內容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帶動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抓龍頭、促配套,抓集聚、促集約,抓創新、促升級,推動產業集聚區實現了大規模、高水平發展。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市11個產業聚集區全部實現了“三規合一”,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其中新材料產業前景廣闊,T700宇航級碳纖維填補了中國高端新材料行業的空白,金剛石微粉年產量45億克拉。民權縣、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分別進入全省十強、十快行列,有4個產業集聚區納入省首批示范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范圍。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戰略任務:全力建設“四區兩樞紐一基地一中心”,即積極探索并走出一條“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三化協調”發展試驗區,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著力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精心打造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發展先行區,基本建成中原經濟區綜合交通樞紐和中原經濟區物流樞紐,基本形成產業特色明顯的新興工業基地,努力構建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要求,該市還將以“特色主導、龍頭帶動、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為原則,發展壯大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產品和復合材料、金剛石微粉及其制品、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電子元件等產品,逐步提升新興產業產值比重和發展權重。建設“全國碳纖維生產研發基地”、“全國超硬材料生產基地”。對列入省重點培育示范產業集聚區范圍的4個產業集聚區,分別對照標準,完善功能,提升檔次,爭取早日通過省直有關部門的認定。未列入省重點培育范圍的,明確創建目標和規劃,制定創建工作保障措施,爭取早日列入省重點培育產業集聚區范圍。在完善產業聚集區發展的基礎之上,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向產業集聚區延伸,最終實現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化。
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商丘市將充分發揮“河南省金剛石微粉檢測站”、“中國制冷機電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河南站”的作用,加快建設“河南省制冷專業院士工作站”、“碳纖維新材料研發中心”、“電解鋁節能研發中心”和“國家級鋼卷尺及五金工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提高工業企業整體科技水平,使企業不僅具有發展的寬度,同時也具有發展的深度。
在中部崛起進程中,以“新起點”謀求“新跨越”,全力構筑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為實現商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