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形勢下,預計2012年,我國建材行業對外貿易增速將繼續回落。
2011年一季度,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通脹預期強化和主要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國際貿易延續上年較快增長態勢。但進入二季度以來,由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惡化,全球貨物貿易大幅放緩。
世界貿易組織(WTO)預計,201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實際增長率將只有5.8%,國際貿易增速明顯放緩。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12月1日發布的《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受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疲弱、訂單萎縮、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財政緊縮措施以及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缺乏協調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未來兩年將繼續減速,甚至有可能再度衰退。
在這樣的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形勢下,預計2012年,我國建材行業對外貿易增速將繼續回落。2011年全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預期達到234億美元,同比增長21%,增速回落6.6個百分點。2012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預期達到264億美元,增長12.9%,增速繼續回落8.1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受貿易保護措施損害比較突出。2011年1-9月,我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已有50起,涉案金額達30億美元。新興市場國家、發展中大國針對我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明顯增多。
我國出口產品頻遭反傾銷,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國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著力于“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進出口平穩較快發展,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外貿發展更趨平衡,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取得新進展。據海關統計,2011年1-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309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3.6%。其中,出口17240.1億美元,增長21.1%;進口15856.1億美元,增長26.4%。貿易順差1384億美元,收窄18.2%。預計全年進出口總值約3.6萬億美元,增長20%以上,貿易順差1600億美元左右。商務部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秋季)》中指出,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于出口,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
2012年我國外貿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將更加復雜。從國際來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尚未得到根治,海外主要經濟體復蘇乏力,各國對全球貿易市場的爭奪加劇,保護主義升溫。從國內來看,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據預測,全年GDP同比增速將在7%-8%。房地產、基礎建設等投資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壓力仍較大。因此,促進建材產品出口的穩定增長,保持既有海外市場份額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1.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保持外貿政策穩定性的同時,通過局部調整進出口關稅稅率、出口退稅率的方式,鼓勵企業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穩定出口的同時注重擴大進口,特別是擴大原料和資源性產品進口,切實發揮進口對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
2.建議行業協會加強與國外有關機構、商協會的聯系,為企業搭建全方位的對外合作與貿易平臺,促進建材商品出口市場多元化;加強行業自律,協調出口價格和市場,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積極妥善地規避與處理貿易摩擦;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國際自貿區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區域進出口貿易和投資。
3.建議企業積極調整進出口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地區結構,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培育自主品牌,加強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抓住機遇,積極穩妥地開展跨國并購和海外投資,進行全球化戰略布局,實施國際化經營,建立中國的跨國公司。
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管理和協調力度不夠,出口秩序混亂,企業壓低價格出口;二是歧視性反傾銷政策,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已取得實質性成就的今天,很多國家仍然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成本認定使用所謂的“替代國”或“類比國”制度;三是國內企業對反傾銷應訴不積極或應訴不力。
2009年到2011年的3年間,國外對華建材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共計28起,其中2011年新發起反傾銷調查案件4起。2011年,涉及建材產品的反傾銷案進展情況及結果見表3。
日益頻繁的反傾銷使得建材企業出口難度加大。2011年前3季度,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量同比僅增長0.13%,增速回落了36個百分點,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其中對印度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3%,對德國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34%。
在應對建材產品反傾銷案的過程中,建材企業和行業協會逐漸積累了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較典型的是土耳其對中國玻璃纖維產品反傾銷案的成功應訴。2010年1月22日,土耳其外貿署對原產于中國的玻璃纖維產品提出反傾銷調查,涉及中國出口金額約3500萬美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組織玻璃纖維企業應訴,并聘請瑞銀律師所和土耳其ACT律師所為無損害抗辯律師所,進行行業無損害抗辯。2010年7月21日,土耳其外貿署做出初裁,稱中國玻璃纖維產品構成傾銷,決定對上述產品征收38%的臨時反傾銷稅。2010年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會同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組織三大玻纖企業(巨石集團、泰山玻纖、重慶國際)代表及律師赴土耳其分別與土方申請人和土方反傾銷調查局進行了玻纖產業對話,就價格承諾、銷售渠道和貿易合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和商談。在商務部、聯合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1月25日,土耳其外貿署公布了對中國玻璃纖維產品反傾銷案的最終調查結論,決定自12月31日起對重慶復合材料國際有限公司征收20.2%的關稅,對其他中國企業征收23.75%的關稅。
面對日益頻繁的國外反傾銷,有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應加強分工協作,積極應對。從協會的角度,應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實時掌握國外反傾銷動態;加強行業自律,協調出口價格和市場,避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從根本上避免或減少被訴的機會;一旦被訴,積極組織企業或代表行業應訴。
對外投資在全球化進程進一步深化的情況下,實施“走出去”戰略對我國轉移過剩生產能力,調整產業結構和突破貿易壁壘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正是時候,歐美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市場不景氣,不少企業運營困難;人民幣升值帶來購買力增強,都給我國企業并購海外資產提供了機會。通過境外投資,中國企業還可以規避貿易摩擦,拓展國際市場。
“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型建材企業集團成長很快,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和國際視野,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國際市場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為“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一些有實力的建材企業抓住機遇,走出國門,在境外投資建廠,具體情況見表4。
2011年年初,歐盟、土耳其和印度紛紛對我國玻纖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在這種背景下,巨石集團啟動了建設埃及玻纖生產線項目,加快全球產業布局,規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慶玻纖則憑借多年海外市場的打拼,掌握了大量海外市場信息,一舉并購巴西歐文斯的玻纖企業,實現了另一種形式的“走出去”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