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出爐后,有關部門對此既有憂慮也有欣慰。
憂慮的是,一季度進出口增長速度僅為7.3%,個位數的增長速度顯示我國的外貿進出口處于低位運行階段。正在舉行的第111屆廣交會也反映了這種憂慮情緒在出口商中蔓延,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外貿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坦承,當前出口面臨下行的風險加大。本屆廣交會參展商普遍反映,客商較往屆同期要多,但采購意愿則更為謹慎。特別是從今年一季度訂單情況看,未來數月出口情況仍較艱難。
數據7大重點省市出口大幅走低
據廣交會組委會最新統計數據,一期展出的機電產品中,有10家機電企業成交額破億美元,91家企業成交額突破千萬美元。其中,與歐美傳統市場成交額下滑,與拉美、東盟等新興市場成交額增勢明顯。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告訴記者,據該商會在廣交會上的調研反饋顯示,企業的在手訂單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但能否持續還是未知,且當前這一增幅與10%的目標任務仍有差距。
廣交會出現的這一現象并不令人意外。海關總署此前公布的我國一季度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59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3%。其中,出口4300.2億美元,增長7.6%;進口4293.5億美元,增長6.9%;累計貿易順差為6.7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傳統的出口重點省市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上海以及北京出口額增速分別增長了5.4%、2.8%、6.1%、1.3%、10.4%、3.2%以及4%,除福建外,均大幅落后于全國的平均出口增速水平。這幾省出口占中國出口額近八成。
廣東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四分之一強,廣交會廣東交易團負責人在廣交會期間參加商務部的座談會時表示,廣東3月份的貿易形勢已經略有好轉,但是仍然不樂觀。就在廣交會一期展會期間,副省長招玉芳召集省內各廣交會交易團的負責人座談,商討如何搶抓廣交會訂單,試圖遏制住出口持續減速的局面。該負責人說,深圳交易分團的負責人預計今年的貿易增速能實現10%,而這對廣東全省穩增長極為重要,深圳一市的貿易額占廣東全省貿易額約45%。
應對穩住機電貿易力保全年10%進出口增長
商務部時評專家、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周世儉說,一季度歷來都是中國外貿最弱的季度,“一季度的貿易尚算平穩,全年貿易順差預計會比上年的1550億美元大幅削減,估計整體規模在1000億美元。”
不過,在積聚了全國最有代表性的出口企業的廣交會上,企業的感受就沒有專家樂觀。企業普遍對記者反映,一季度訂單情況不理想,訂單量下滑10個百分點不是個別案例,他們并預計今年下半年情況也不樂觀。
據機電商會提供的一份廣交會調研分析材料說:“當前世界經濟貿易中的有利因素在增多,美國、日本等一些傳統市場出現復蘇跡象;一季度通常是我國外貿增幅水平較低的時期,二季度往往是企業接單高峰期,三季度則為出貨高峰期,據近期對企業的調研,結合專家學者預測,2012年我國機電貿易預計能實現10%左右的增長。”
事實上,自去年末出口明顯減速開始,今年3月份,中國的機電商品出口顯露出恢復跡象。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增速為9.1%,較同期全商品出口增速高出1.5個百分點。
王貴清說,多種因素在推動3月份機電出口的略微好轉,包括市場本身剛性需求的釋放。他透露,今年1—2月份機電商會對重點的47種出口商品進行跟蹤時發現,其中有10種商品仍然處于負增長區間,有十多種商品增幅低于10%。“很難說出口的減速趨勢已經遏制住,歐美市場需求的疲軟以及日漸頻繁的貿易保護主義都在制約中國機電商品的出口。”他說。
王貴清認為,要穩住機電貿易10%的增速有三個前提,一是歐美等傳統市場需求不出現大幅波動,二是國內的貿易政策能維持穩定,三是要穩定住加工貿易,試圖在一般貿易上求增速。他進一步解釋,從結構上看,中國機電貿易60%來自于加工貿易的貢獻,加工貿易兩頭在外的特性使得國際市場的波動對其會形成絕對性影響。他預計,全年的機電貿易只要能實現機電的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整體機電進出口增長10%的目標還是有望達成的。
預測加工貿易增速放慢下半年出口形勢未明
更讓業內人士關注的是,有進出口先行指標意義的加工貿易增速在放緩。一季度,我國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逆差516.7億美元,擴大9.4%。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項下貿易順差874億美元,擴大13.4%。其中,出口1960.7億美元,增長6.3%;進口1086.6億美元,增長僅1.2%。
廣交會廣東交易團負責人在上述座談會上就提醒,一些出口的先行指標仍然不佳。“東莞的加工貿易就仍然還是負增長,這意味著上半年廣東出口的增長以及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都會受到很大制約。”他說。
外貿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認為,一季度加工貿易順差擴大不是個好現象。數據顯示,加工貿易的出口增速并不快,但進口放慢了。這說明加工貿易順差的出現是由于加工貿易的進口放緩,而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所致。張小濟解釋稱,因為先有進口才能出口,所以這也預示著未來加工貿易的增速有可能進一步放慢。
不過,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也對此分析說,加工貿易的進口放緩不排除一些此前大進大出的加貿企業漸漸將采購和配套工作轉到國內做的可能,這說明加工貿易的附加值在擴大。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副主任張莉則表示,受成本上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工貿易雖然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中西部地區仍具備發展加工貿易的良好優勢,應該鼓勵中西部大力發展加工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