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店奢華之最的阿聯酋皇家酒店”、“世界最大清真寺之一的謝赫阿布扎比清真寺”、“人民大會堂湖南廳”、“上海世博會”……一幕幕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畫面,在短短的10分鐘內,就可以走馬觀燈般地在南安水頭環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的臨時展廳內一一切身體驗。
在素有泉州“南大門”“中國石材城”之稱的南安市水頭鎮,如環球這樣的石材企業,還有很多。是什么締造這樣的一個“石材之城”?一名受訪的石材企業家坦言,這與政府的政策保障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環球石材創新典范
“公司里沒有老板,我們都是‘跑腿’的”。一開始,環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謝霞寶向記者來了個小幽默。
區別傳統石材企業的“家族式”經營,環球石材公司秉承“舉賢任能”原則,“很多老板的親屬都是做基層的。”
謝霞寶說,從2002年的事業部制到之前的業務單位,環球公司為了應對上市、產業升級等發展需求,無論是從公司體制、管理制度、營銷制度,還是從人才制度上一直處于創新、轉變和升級中,“一個沒有創新發展的集體,是生存不下去的”。
為了更好地發展,環球石材公司成立福建生產基地,落戶南安市水頭鎮。隨著新型基地廠房、員工宿舍等配套設施的建成,公司近一半的占地面積是綠化帶。謝霞寶指著一篇基地示意圖說,此舉在石材行業還是比較少見,公司要在這里建設一個環保與生產并重的基地,擺脫“石材工廠又臟又亂”的傳統認識。
“現在賣石材,也要賣服務。”為了適應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選購需求,環球的營銷策略順勢升級。如在深圳成立設計公司,聘請設計師,從傳統的營銷策略轉型為顧問式營銷,對有需求的業主,協調業務、技術和設計人員跟進“賣服務”。
2010年,由環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牽頭,以提升行業業務水平,為行業培養人才為宗旨,籌建成立了一家大專級石材工業學院。“這并不是為了賺錢”,謝霞寶坦言,隨著石材行業的發展,分工逐步趨向專業化,現在的石材行業嚴重缺乏人才。
政府出力促二次創業
南安市市長王春金在今年的人大會上指出,要培育壯大石材總部經濟、工藝制造、循環經濟等高端環節,加快健全裝潢裝飾、創意設計配套,加強功能性新型建材開發,建設國際化石材產業總部基地。
目前,南安市已正式出臺《關于打造國際石材之都的若干意見(試行)》,以此推動南安石材產業進一步科學跨越發展。《意見》中提出,力爭到2015年形成產業“五大”發展格局的新目標,其中包括組建10家集采礦、研發、加工、貿易、裝飾、展示為一體的石材大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7%以上,規模以上總產值超過430億元的石材大產業;新增國家級品牌3至5枚,打造區域影響力強的石材大品牌;將南安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石材之都,建立石材大聯盟;創建并做強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石材示范基地,發展石材大商貿等。
其實,像環球石材集團這樣的石材企業,其創新手法、創新領域、創新途徑,形式多樣,儼然在水頭的業界形成了一派“百家爭鳴”的局面。如鵬翔實業有限公司“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人造崗石,可與傳統崗石的質量一較高下,在該公司的外銷中占據近一半的比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大節約了資源消耗。其實,這與南安市政府近年來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是分不開的。
據了解,南安市現有石材企業1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0多家,年規模產值達200億元,產板材總量2.1億平方米,占中國石材產量的60%和石材產品市場份額的70%,是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石材生產、出口基地,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產業集群之一,成為輻射全球的世界級石材生產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