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墨資源十分豐富,儲量居世界之首,建國后石墨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建國只生產了約47萬噸石墨。到1988年全國縣屬以上的石墨礦山已超25個,鄉、鎮、村辦的中小型石墨礦山已逾百個,尤其山東平度、萊西等地個人承包石墨礦點更是星羅棋布,88年全國年石墨產量達30萬噸,其中隱晶質石墨10萬噸,石墨產量及出口量也均居世界首位。石墨產品由過去的單一初級原料,發展到目前能生產14個品種,近二百個規格的石墨產品及其制品。
近年來鱗片石墨在國際冶金連續鑄造和耐火材料方面的廣泛應用,使得鱗片狀石墨供不應求,國內外市場價格上漲,促進和加速我國鱗片石墨的生產發展,在盛產鱗片石墨的山東、內蒙、黑龍江、河南、河北等省份掀起大辦石墨的高潮,全國各地刮起了一場石墨熱的“黑旋風”。凡地表發現有石墨風化礦的地方,幾乎都先后建起或正在籌建石墨礦山,大多數礦山缺乏可靠的地質資料,而又無正規采選設計,必然造成亂采濫掘排現象,工藝設備落后,選礦回收率有的低達40%,使得我國有有限石墨資源浪費十分嚴重。這些礦山大多缺乏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生產的石墨大多是些低、中炭混合目產品。該產品結構也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上述問題應引起有有關非金礦部門重視。目前在耐火材料制度制作坩堝的石墨要求是80目以上的大片,含碳量在80~85%即可,對坩堝純石墨度稍低不是個很重要的參數。但灰份種類是個重要因素,灰份堿性太大,坩堝就難以經受熔煉,從而縮短坩堝壽命。應用在鎂石墨磚和鋁石墨耐火材料的石墨,其要求力度是-100目、+100目和+80目含碳在94%以上石墨。用戶對產品的不同要求,就要求石墨選礦有個較為靈活工藝流程來滿足用戶對石墨不同粒度、不同品位的需求。
目前我國生產含碳94~95%產品方法主要有二種:第一種方法以柳毛和雞西鱗片為例,它在選礦再磨工藝中采用裝入小鋼段,選用大直徑和長筒型磨機磨礦,利用延長磨礦時間來提高精礦各目產品品位,柳毛選礦廠經四次再磨、六次精選工藝,-100目石墨品也達到了94%以上,這種長時間再磨過程,必然造成部分大鱗片石墨破損。第二種方法以南墅等礦為例,它們為保護大鱗片石墨,采用水力旋流器,碾磨機等設備。在干式分級后再將-100目中碳石墨經平磨浮選獲得-194及-195產品。利用上述二種方式獲得石墨產品均不理想。多年來柳毛鱗片礦和南墅等礦山,為了產品適應用戶需求,做了大量試驗研究工作,在選礦過程提出了濕式提前分級和分支選試驗。南墅在提前分級大片方面進行了濕式振動篩、斗型水篩和旋流水篩等生產試驗。近年南墅、平度等礦山采用震動磨和添加助磨劑等方式提高精礦品位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為了提高石墨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增加市場適銷對路產品,走石墨深加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道路。石墨行業應加強橫向聯合,完善行業管理,逐步走上技術經濟大聯合的道路。企業間存在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問題,以大中型企業為骨干,由協會和受益單位投入一定資金,組織技術力量攻關。以達到更好地發展我國石墨工業的目的。
(青島石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王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