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世界財經界的盛會“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昨日在瑞士達沃斯結束。以“大轉型:塑造新模式”為主題,本屆論壇在全球經濟舉步維艱之時舉行,反思的味道頗濃。不少政要和經濟學家都談及此觀點。
發達國家改革的時候到了
佐利克: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2012年全球經濟展望”論壇上呼吁發達國家采取措施進行改革。
歐洲政府方面是混亂的,新興市場國家的政府領導人總的來說是比較清醒的。佐利克說,這是自己去年11月份參加G20會議時候的觀察結果。
“新興市場國家并沒有在等發達國家去采取行動,他們已經在做了”,佐利克說,面對目前的危機,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需要轉變觀念,向新興市場國家學習,采取大的改革措施。
“現在有這樣的一種危險,大家已經有了疲倦感、疲勞感,各種政治的混亂,還有就業機會的喪失。”佐利克提醒說,國際體制并不缺乏資源,但是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以及未來投資信心的缺失可能會導致我們的體制癱瘓,發達國家行動的時候到了。
應對危機一定要照顧到人
曾蔭權:
香港特首曾蔭權表達了與佐利克類似的觀點:敦促歐洲國家采取果斷行動來應對危機。
“一定要有信心,信心來自政府的果斷行動,動作要快,要狠。兩個月以前,你可能跟希臘的投資者談判,削減掉30%,但過一段時間30%都不夠了,可能是70%,甚至全部殺光。所以,干得要快,行動要非常果斷才行。”曾蔭權呼吁。
他還以香港的經驗教訓提醒歐洲,應對金融危機時,除了搞好銀行、股市等,莫忘搞好“人”。“有的家庭房產以前值五百萬,突然間只值兩百萬了,而且有很多負資產的房產,人們立刻一片悲觀,整個社會都這樣,那問題就嚴重了。”曾蔭權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香港政府敦促銀行確保中小企業貸款,維持居民就業,從而幫助人們重整債務、支付賬單等。人們獲得了信心,地區消費就上去了。
“2012年要活下去,記住,一定要照顧到人,我們服務于人,公共服務就是為了人而服務。”曾蔭權說。
歐洲和中國都需要轉型
許小年:
對于今年冬季達沃斯的主題“大轉型:塑造新模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對媒體表示,世界經濟確實都需要轉型,都需要有新模式。
在歐洲,人們需要放棄過去那種無法持續的高福利開支的財政政策,要把社會福利放到稅收能夠支持的現實基礎之上;不能夠幻想只要政府花錢,大家就可以享受高福利;人們以為政府可以無限負債,但現在債務危機已經告訴歐洲人,政府負債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可以破產,而且政府正在破產。歐洲人必須面對現實: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所以,歐洲需要把更多的精力、資源投向如何創造財富,而不是如何分配財富,特別是如何不通過政府來分配財富。
對中國來說,過去的增長模式靠低成本的土地、勞動、資金、環境,是不能持續的。中國要開展面向市場的改革,建立要素市場、土地市場、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環境市場。
對中國的關注相對下降是好事
李稻葵:
今年的瑞士冬季達沃斯論壇,中國的話題似乎少了一些。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其微博中表示,達沃斯主題從過去幾年的討論全球化轉向討論發達國家的基本政治經濟體制向何處去,對中國的關注相對下降是好事。
李稻葵感覺,今年的達沃斯論壇有兩大特點,一是主題從過去討論全球化轉向討論發達國家的基本政治經濟體制向何處去,對中國的關注相對下降;二是重點從精英轉向年輕人,25歲左右的世界的“改變者”。為此,世界經濟論壇成立了一個年輕人的世界俱樂部,今年年輕人多、新面孔多。
此外,李稻葵還希望借達沃斯論壇的機會強調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所作出的貢獻。他提出,中國內需增強,整體上進口速度會超過出口,2012年中國貿易順差或將降到1200億美元左右的低水平。
李稻葵說,中國現在是“做得多,說得少”,但對外一定要講清楚,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給世界經濟所帶來的動力。在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的學者們應該向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朋友們講一講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