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石材第一大出口國
近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石材第一大出口國。1998年-2002年,中國石材出口量從486.2萬噸增長到958.3萬噸;出口額從71188萬美元增長到114277萬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8.5%和12.6%。但目前中國的石材出口依然是以數量型和資源型為主,出口額的增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材單位平均出口價格只有119.2元/噸。
1998年到2002年,中國石材進口量從101.0萬噸增加到253.7萬噸;進口額從24949萬美元增加到了44241萬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9%和15.4%,平均進口價格為174.4美元/噸。中國進口的石材大多是中低檔荒料,進口主要用于品種的調劑,產品主要用于合資企業和較高檔的公共場所的建筑。
去年,中國石材進出口總量為1212萬噸,占世界貿易量的44.9%;中國石材進出口總額為15.85億美元,占世界貿易額的13.2%。由于中國在世界石材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國際石材商非常重視中國的石材資源和市場,紛紛向中國大陸投資,福建、廣東、山東、四川、廣西等地都建有中外合資石材企業。
出口仍有潛力差距不容忽視
根據世界銀行估算,2003年世界石材工業將有更快的發展,預計石材產量將達到8086萬噸,其中12個主要生產國的產量將達到7300萬噸左右,依然將主宰世界90%的石材生產。
2003年,消費量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主要板材消費國預計有15個,其中,中國為7746萬平方米;美國4580萬平方米;日本3641萬平方米;西班牙3149萬平方米;印度3114萬平方米;意大利1738萬平方米。15個石材主要消費國的消費量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80%以上,傳統的消費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據估算,2003年有6個石材主要出口國的出口量將在100萬噸以上,其中,中國1130萬噸;意大利456萬噸;西班牙365萬噸;印度280萬噸;葡萄牙132萬噸;巴西122萬噸。6個國家出口總量約為2485萬噸,約占世界貿量的89%,傳統的貿易格局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上述6個國家石材出口量大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都擁有世界上稀有的石材珍貴品種。
中國廣闊的國土蘊藏著豐富的珍貴石材礦藏,沿海、內地、西部地區都有石材珍品礦山,北京、福建、新疆、內蒙、廣西、云南等都是珍貴石材主要產地,這為發展石材工業,擴大石材出口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
中國石材出口的優勢是,珍貴品種多、分布廣、生產成本低、質量較好。但仍然普遍存在著由于出口產品規格小,達不到外商對大塊、大片要求的狀況,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較低。另外,出口的產品在色澤和花色上,還跟不上世界發展潮流。同時,由于受偏遠山區運輸、氣候、開采條件(水、電、機械、人才、技術)的影響,限制了大量生產和出口。
目前,中國擁有規模石材開采和石材加工的企業3000余家,加工企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開采企業大多是半機械化生產,但中國的石材開采和加工水平仍與國際先進水平有一定的距離。由于開采石材荒料的體積越小,資源浪費越嚴重,目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開采的石材荒料體積一般在7立方米-10立方米以上,而中國開采石材荒料的體積大多只在2立方米以下。
石材工業有望高水平發展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計達7%,這將有力地推動中國石材工業的發展。據保守測算,今年中國石材產量可達2050萬噸以上;出口量可達到1000萬噸以上;出口額可達到11.4億美元以上,中國石材在產量、消費量、貿易量將繼續保持世界第一。有分析認為,中國石材工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仍然具有高水平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一是中國石材資源豐富、品種多樣,石材資源遍及全國各地,同國際石材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石材資源優勢比較明顯。
二是中國年石材消費量已居世界首位,國內消費成為拉動石材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北京申辦奧運和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國家拉動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及各項新建項目、改造項目的開工,都將為中國石材工業的發展以及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更有利條件。
三是從國際市場看,石材增長速度高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計今后20年,世界石材年增長率仍將達6%。因此,中國石材出口有理由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