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公司表示,“我們的產品足夠優質,仍可繼續在美國市場上參與競爭”。
11月9日,7家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試圖將自身破產責任嫁禍于人的伎倆終告得逞,美國商務部正式發起了針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嚴正指出,“美國在全球倡導的清潔能源領域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將自身競爭力因素導致的產業發展滯緩問題歸咎于中國產品的競爭,并擬采取限制措施,中國公眾和企業對此強烈不滿。中國政府嚴重關切此案”。
2011年以來,中國光伏業本已是多災多難,而此番“雙反”立案又將進一步加重市場對其前景的擔憂情緒。要知道,一旦“雙反”獲得通過,我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在美售價將遭受加征100%關稅的無端懲罰,這對于“市場在外”的中國光伏業而言無疑會是一場災難。
不過,連日來的A股太陽能發電指數卻并未出現人們預想中的窘態,反而借力A股走強發起了一輪反攻,大有利空出盡的意味。截至11月14日收盤,A股太陽能發電指數報收1047.02點,較10月24日盤中創出的年內新低905.46點上漲了近16%。與此同時,美股方面,中國光伏股股價走勢也同樣出現轉機,其中尚德電力(STP.NYSE)結束了單邊下挫走勢,于11月11日報收2.74美元/股,單日漲幅超過6%。
在輿論及業界對“雙反”暫時手足無措之時,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英利公司宣傳部王志新向記者表示,即便如此,“我們的產品足夠優質,仍可繼續在美國市場上參與競爭”。
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賽迪顧問光伏業分析師王勇認為,“美國的”雙反“調查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雙反”遭多數美企鄙視
今年8月,美國Solyndra(加州)等三家太陽能企業相繼破產,與此同時,美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公司First Solar財報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面對窘境,大傷元氣的美國光伏業并未及時自省或做出改變,反倒是絞盡腦汁的為其破產找到了兩項借口,其一,曾是太陽能電池最大市場的歐洲銷售停滯不前;其二,以低價為賣點的中國企業攻勢加強。
今年10月19日,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Inc。牽頭聯合其它6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市場非法傾銷多晶硅光伏電池,中國政府向國內生產企業提供包括供應鏈補貼、設置貿易壁壘等非法補貼”,要求“聯邦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超過10億美元的關稅”。
11月9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正式進入立案程序。短短2個月的時間,幾家美國光伏企業的嫁禍伎倆便得到了來自于美國商務部的鼎力支持。
而事實上,據媒體報道,在11月8日的聽證會中,由SolarWorld公司牽頭提起申訴,成員僅為7家美國光伏企業的的太陽能制造聯盟(CASM),遭遇了由9200個美國光伏員工的25個集團及公司組成的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的反對,CASE認為,“此種申訴的進行將抑制美國太陽能光伏市場的發展與可持續性”;美國第一大光伏企業First Solar也對中企予以強力聲援。
Sun Edison創始人兼CASE主席Jigar Shah對此次申訴的形容是“鼠目寸光!美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對Solarworld的短視行為幾乎一致反對”。如此看來,更多的美國企業鄙視CASM及美國商務部的這種貿易保護。
“雙反”必將打擊美光伏業
即便如此,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立案仍然標志著幾家美國光伏企業的嫁禍伎倆得逞。中國光伏業可能遭受的打擊也在人們的預料之中。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我國光伏企業或將遭受20億美元損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國內太陽能行業市場有90%在海外,此次美國“雙反”可能會誘發歐洲市場效仿,整個行業可能有滅頂之災。
對于此次申訴,我國14家光伏企業已委托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對美國提出“抗辯”,無錫尚德、保定英利、阿特斯太陽能、中盛光電、天合、東營光伏等知名企業無不在列其中。
其中,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英利宣傳部王志新向記者介紹,英利公司認為,事實上,英利公司出口太陽能電池組件,幫助了美國太陽能電池公司進行生產開發,并對解決全球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全世界的政府(包括美國政府)均為鼓勵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而提供一定支持。但這并不意味著英利公司獲得了不公平的補貼,或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和工人的利益。公司是因產品的優質而得到了顧客的選擇。此外,英利不會因應對調查指控中的一面之辭而改變公司的商業計劃。即使美國政府最終支持了申請人的決定,該公司的產品足夠優質,仍可繼續在美國市場上參與競爭”,王志新向記者補充道。
賽迪顧問光伏業分析師王勇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雙反“一旦執行,美國光伏業將再無法享受到如中國光伏電池一般,價廉物美的產品。作為新興的光伏大國,無奈下,他們不得不擴大從歐洲的進口,這將造成其發電成本的進一步攀升。也勢必造成美政府補貼的壓力。由此可見,其”雙反“政策并不具備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