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要通過建立健全高性能鋼材合作推進機制,促進鋼鐵工業和重點用鋼行業產品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實現產業鏈整體技術進步,提高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鋼鐵產品結構優化取得了明顯進步,鋼材品種不斷增加,產品質量顯著提高,自給率由2001年的84.3%提高到2010年的97%,開發出了一批高強建筑用鋼板、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高強度汽車板、高等級簾線鋼、航天器用合金材料、抗震建筑用高強螺紋鋼筋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發展。但應當看到,我國高性能鋼鐵材料的使用比例較低,一批關鍵鋼鐵新材料不得不依賴進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鋼鐵工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僅以船舶行業為例,2010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其中出口船占到80.8%,油船約占1/4。油船貨油艙用鋼量大約占到油船用鋼總量的40%~45%,數量每年接近100萬噸,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約50億~80億元人民幣。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告認為,目前日本鋼鐵企業壟斷油船貨油艙耐蝕船板鋼的生產和監測技術。若國內不能及時生產出符合規范要求的耐蝕鋼材,將會形成日本鋼鐵企業在耐腐蝕船板領域的壟斷局面。
鋼鐵協會相關專家算了一筆經濟賬,“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鋼S30432鍋爐管國產化前,日本進口鋼管價格為26萬元/噸左右,在我國實現國產化后,價格一次性降至12萬元/噸,過去幾年僅這一個產品就為國家節約了14億元以上的采購費。”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近來工信部主動加強鋼鐵工業與下游用鋼產業間的合作,以下游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為引導,通過建立高性能鋼材生產應用合作機制,提高鋼鐵企業產品開發能力,促進下游企業聯合鋼鐵企業和最終用戶建立高性能鋼鐵材料應用示范平臺,協同創新,促進量大面廣鋼鐵產品升級換代,推進關鍵鋼材品種產業化。
三大環節亟待改善
但是在我國,高性能鋼鐵材料的發展在開發、生產和應用環節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開發方面,高性能鋼鐵材料使用比例較低。400MPa級以上的高強度螺紋鋼筋使用比例僅40%;高性能的軸承鋼、模具鋼、彈簧鋼、齒輪鋼等特殊鋼壽命低、穩定性差;第三代汽車用高強度鋼板(強塑積超過30GPa)尚處于試生產階段;部分高牌號取向硅鋼等高性能鋼材還依賴進口。
在生產方面,鋼鐵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投入嚴重不足。企業進行高端材料研制生產時缺乏合作,尚未建立與下游行業協同創新開發新品種的機制。鋼鐵企業產品標準大多數滯后下游產業需求,部分企業為滿足下游產業所需,多是按照企業標準生產供應。鋼鐵企業長期以建設生產為中心,沒有轉移到滿足下游企業個性化發展需求上來,鋼鐵生產企業缺乏下游用戶需求牽引。
而在應用方面,由于鋼鐵產品檔次不高,性能控制范圍較寬,下游行業使用鋼材的設計規范要求降低,鋼材使用量大。部分行業快速發展,主要依靠引進或國際合作發展,其產品設計使用的鋼材主要依靠國外的鋼材標準,下游行業不得不進口國外的鋼材。部分行業準入門檻苛刻,認證過程相對漫長,再加上國外部分供應商為保住市場份額不惜采用大幅降價戰略來打壓國內企業,更是增加了國產高性能鋼鐵材料推廣難度。
工信部原材料司鋼鐵處副處長徐文立認為,發展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幾大意義。
一是有利于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性能鋼鐵材料,將徹底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促進落后的鋼鐵材料退出市場,頂替部分進口高附加值鋼鐵材料,鋼鐵工業將從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
二是有利于下游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性能鋼鐵材料,為下游產業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進一步提高下游產品輕量化和長壽命,促進下游產品環境友好,滿足部分行業的超高、超重、超深、耐蝕等極限環境需求。
三是有利于減少鋼鐵材料消耗。發展高性能鋼鐵材料,可減少建筑行業12%以上的用鋼量、減少汽車、船舶、家電等行業10%以上的用鋼量,以上幾個行業每年至少減少鋼材消耗3400萬噸。同時,鋼鐵材料使用壽命延長,可進一步減少用鋼量。將大大減少鐵礦石和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是有利于企業“走出去”。發展高性能鋼鐵材料,將提高鋼鐵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利于鋼鐵企業聯手下游產業在境外建立鋼鐵生產企業、鋼材加工中心和資源保障基地,共同走出去占領國際市場,提高我國制造業的綜合實力。
合作機制推進升級
徐文立介紹,合作機制主要由下游行業龍頭企業、部分鋼鐵企業、最終用戶、科研單位、中國鋼鐵協會和下游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組成。而依托合作機制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促進鋼鐵企業開發高性能鋼鐵材料。研究提出重點開發的高性能鋼鐵材料,依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相關政策,支持鋼鐵企業聯合下游行業開發高性能鋼鐵材料并對鋼鐵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
建設高性能鋼鐵材料應用示范平臺。在下游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高性能鋼鐵材料應用示范平臺,開展行業使用高性能鋼鐵材料的應用研究和設計規范研究,以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
加強鋼鐵產品標準和下游用鋼設計規范的升級。加強鋼鐵產品標準升級,促進下游用鋼設計規范的同步升級,加快高性能鋼鐵材料認證。
探索建設鋼鐵材料加工配送中心。探索建立鋼鐵企業、用戶企業、金融機構參與的加工配送體系,提高鋼鐵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由材料供應商向服務商轉變。
以船用耐蝕鋼為例,目前,“三會一社”已完成工作方案,工信部正積極推進。鋼鐵協會主要負責協調耐蝕鋼的研發、生產供貨、產品標準有關事項。船舶協會主要負責協調耐蝕鋼的造船工藝考核、實船建造。船東協會主要負責協調耐蝕鋼實船掛片試驗、試驗船跟蹤取樣。船級社主要負責協調耐蝕鋼檢測方法、認可規范、造船應用導則的制定、國際標準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