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等11個部門近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機電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十二五”期間,要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出口產品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資金密集型并重轉變,擴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機電產品出口,力爭一般貿易機電產品自主品牌出口比例提高到30%。
加大機電出口支持力度
據了解,我國機電產品已連續16年保持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占外貿出口總量60%、增量70%以上,出口躍居全球第一。“十一五”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繼續高速增長,總體規模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多;出口結構繼續改善,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占比超過50%,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份額穩步上升。截至2010年,機電產品連續16年保持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
因此,商務部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力爭年均增速高于GDP和外貿增長速度,力爭“十二五”末進出口規模達2.4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達1.4萬億美元。
“但是,機電產品低成本擴張、粗放式出口的模式依然根深蒂固。”《MM現代制造》主編馮建平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每年參加德國漢諾威機床展的中國企業為數并不多,盡管沈陽機床(12.43,0.00,0.00%)在中國機床界還算龍頭企業,但在國際機床界依然沒有技術優勢。
因此,《意見》強調,要優化出口經營主體結構,鼓勵汽車、機床、工程機械、船舶、鐵路機車等25個重點行業100個排頭兵企業建立健全境外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培育和認定200個出口基地和2000家基地企業,著力培育100家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機電企業集團。
《意見》提出,要推動出口從以產品為主向產品、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繼續鞏固機械類產品的傳統優勢,培育電子類產品的競爭優勢,強化大型成套設備的綜合比較優勢,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適度減少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產品出口。
在政策支持方面,繼續發揮政策性金融對出口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前提下,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作用,鼓勵國內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為出口提供信貸支持,支持船舶、電力、通訊、鐵路、冶金等裝備制造業大型成套設備出口。
《意見》指出,要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全面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擴大人民幣跨境投融資。完善中資金融機構國外分支機構功能,向出口企業提供客戶及買方銀行信用咨詢服務,對海外分銷商及終端用戶提供融資支持。
政策執行力尚待觀察
盡管國家在政策層面上加大了對機電產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但是機電制造企業是否愿意加大出口力度?銀行又是否能及時給予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呢?
以機電產品出口大市臺州市為例。今年上半年,該市機電產品出口45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53.9%,較去年同期增長27.1%,增速高于全市出口平均水平。有業內人士分析,機電產品在全市出口的產品中屬于“相對高端”的產品,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加快,對優化臺州市的出口結構具有現實意義。
“然而,高增長并不意味著高收益。隨著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人民幣匯率出現大幅度變動,機電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讓機電產品走出國門本沒有錯,但如何保障機電制造企業的利潤不縮水呢?”臺州市一家機電制造商對筆者表示,受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影響,出口企業的利潤增長并沒有和出口額的增長保持一致。
據了解,廢金屬、初級形狀的塑料、未鍛造的銅和鋼材等原材料類商品進口均價普遍上漲。上半年臺州市進口廢金屬93.2萬噸,進口均價為每噸1117美元,上漲21.3%;初級形狀的塑料、未鍛造的銅和鋼材進口均價分別為每噸1822美元、8797美元和2063美元,分別上漲23%、28%和70.6%。
“眼下,CPI不斷高企,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機電產品出口企業是否還能保持以前的出口利潤呢?”上述制造商質疑道。
針對《意見》中提到的“鼓勵國內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為出口提供信貸支持”等說法,筆者筆者走訪了幾家銀行,得到的回復均不容樂觀。“畢竟政策才剛剛下發,我們不好說什么,先看看其它銀行有什么反應,我們再做定奪。”“國家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銀行也是要盈利的,總得為風險制定一個可衡量、可評估的標準體系吧,而這個體系的制定也得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從目前來看,《意見》的執行力度尚待觀察。從單一批量生產向多品種、個性化生產方式轉變,從以生產為主導向以用戶為主導的定制生產方式轉變,實現集單件生產和大批量生產優點為一體的精益生產方式。
鼓勵有條件的行業骨干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延伸產業鏈,創造條件由生產型制造向現代服務型制造轉變,由向社會提供單一產品向為用戶提供成套產品、成線產品轉變,提升成套設備生產能力和工程承包能力,逐步提供軟件、信息咨詢服務,發展機床再制造工程等,提高服務水平,最終成為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十二五”期間,隨著下游用戶行業的產業升級,對機床工具行業產品必將提出更高的技術要求,也孕育著提供更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床工具市場消費額將平穩增長,平均年增長率將超過10%,預計到2015年年消費額將近8500億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