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與本單位職工以集體協商的方式,根據法律等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的書面協議。目前,工資集體協商這一制度,開始在國內五金行業內被大范圍推廣。
據了解,五金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始于臨安五金工具行業。臨安作為我國五金工具產業的重要集群帶,自2010年8月推行該制度以來,到今年7月,已經實現了第二輪工資漲價,不僅職工的工資得到提高,而且參與協商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在臨安工具行業之后,包括文登五金、寧波緊固件、永年標準件等五金產業帶,企業紛紛在政府的帶動下,大范圍實行工資集體協商,通過企業協商重點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區域、行業協商重點制定統一的工時和工價標準,有效解決了一些家庭作坊式而又分散的小型非公有制企業工資協商管理問題。
小編分析,該制度的推行并實施,有著一系列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金融危機過后,經濟企穩回暖,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卻出現了“用工荒”。如何挽留員工,持續為企業乃至地區經濟創造源源不斷的利益,成為當局者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工資集體協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職工、企業以及地區政府的三方“合作”,在提高員工待遇的同時,也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保證了企業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