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國務院正在組織多個部門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系列扶持政策,預計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十二五”期間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重中之重,需要大力發揮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并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信用體系,然后通過發行債券和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融資窘境歷來是困擾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之一。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日益重要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出現了新特點:第一,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而中小企業轉型的任務更為艱巨。部分中小企業經營發展方向與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不符以至于無法得到政策的有力支持,使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碰到了更多的困難;第二,當前經濟形勢復雜,美國尚未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同時歐洲也深陷泥沼。在這種背景下,市場對全球經濟信心低落而引發的資金緊縮使本就處于高風險行列的中小企業資金鏈更加緊繃;第三,未來經濟形勢的不明朗使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更加傾向于短期和少量。外需市場不景氣再加上經濟轉型的不確定性,使中小企業更想融入短期資金,更加要求資金的時效性,同時融資行為有更頻繁的趨勢。第四,中小企業缺乏健全企業制度的缺點在當下更為突出。當前國家正在引導企業進行轉型,但是中小企業組織架構不盡完善,應對風險的能力有限,在企業的融資、財務、現金流管理等方面更是存在缺陷,這就導致了中小企業無法靈活地應對市場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跟上當前經濟發展的節奏。
新形勢和新問題需要新的方式來解決,近期,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交易商協會推動的區域集優債則是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一種有益探索。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在幫助當前政府引導社會進行經濟發展模式轉型,防范市場風險,引導民間資本回流實業,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首先,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能夠促進中小企業進行轉型。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有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它是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參照發債基本條件,根據地方產業規劃和政策,遴選區域內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中小企業以及政府融資項目,然后出具推薦意見。這就在起始階段保證了將來能夠進行債務融資的中小企業是符合“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需要的,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按照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主動進行經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從而獲得當地產業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參與和支持,是區域集優融資服務方案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和推手。
其次,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在促進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同時,還能夠及時、有效地防范債務風險。單個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營模式限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易因市場波動而引發債務風險。但是,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是集合多個中小企業共同進行債務融資,不僅能夠提高債券市場對發行債券的認可度,更重要的是多個中小企業捆綁發債能夠使這種風險得到分擔和緩釋。
再次,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是針對發行的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融資模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是以往融資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逐步呈現急、少、頻的特點,即對資金需求的時效性極強,需求量不是很大,而且在維持再生產中,因生產與資金回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一致,加上季節性和目前經濟因素的影響,資金需求更為頻繁。這些特點都導致以往的更具普遍性的債務融資模式不能夠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而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正是充分考慮發債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在交易商協會的組織下,發揮各類金融服務機構的作用,為企業量身定做債務融資方案,能夠較好地滿足其資金需求。
最后,區域集優的債務融資模式有助于完善企業制度和信用體系,緩解資本市場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導民間資本回流中小企業。資本市場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是阻礙中小企業順利進入資本市場的重大障礙,而區域集優則充分發揮、利用了多類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擔保公司、信用增進公司等)的輔導作用,以其作為鏈條,鏈接中小企業和資本市場。而且,在這種模式下,由金融服務機構為那些暫時不能滿足發債基本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IBO(首次債券發行)輔導方案,包括財務制度梳理、管理制度改善、發債輔導等服務,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慢慢走上正規化道路,滿足資本市場對它的要求,吸引民間資本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