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是什么?現在重點發展的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是不是最終產品?并不十分明確。”——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底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出的表態。而七月已至,作為“十二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發展綱領性文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以下簡稱《規劃》)也遲遲未能出臺。
難產的《規劃》與縮水的目標
《規劃》自2009年開始討論至今,已歷時兩年。2010年8月,工信部完成該政策的起草,隨后征求各方意見,計劃于彼年底出臺。2011年3月,工信部部長苗圩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是,該產業規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6月22日,工信部官方網站公示信息顯示,《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并上報國務院審批。7月,發改委有官員稱,《規劃》出臺時間可能推至年底。
《規劃》究竟何時出臺?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規劃》7月出臺的機會微乎其微,“肯定是后幾個月的事了,具體哪月不好說。”該人士說。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規劃》已將“十二五”電動車產業化目標由“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提出的50萬輛下調至25萬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日前在“2011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的大型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時首度披露, 2015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將達2500萬輛,而純電動車只占1%的市場比例。
雖然目標嚴重縮水,但業內人士卻并未對其給予過多批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就曾提醒業內,需要正確認識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水平的現狀。他介紹說,根據中汽協組織主流車企進行的大量調研工作所得出的結論,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方面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優勢,而且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全面”的差距。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也表示,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熱有點兒像大煉鋼鐵時代的情況,政府號召后大家一哄而上。總體看來,國內企業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表現得有些浮躁。
“電動汽車的準備階段是相當長的一個過程,不可能快速上量,電動汽車2020年后才可能快速增長。”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如果《規劃》真是25萬輛,那就證明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開始回歸理性了。”
心動大于行動?
種種跡象都表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不如人們想象中順暢。
以私家車為例,雖然有國家大量補貼資金的支持,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卻不盡如人意。如比亞迪,從2010年3月正式上市到12月底,其兩款新能源汽車F3DM和E6僅分別賣出417輛和63輛。不僅比亞迪如此,目前所有涉及新能源汽車的上市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并不是沒有想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有一位購車者就曾經告訴本報記者,隨著油價的高漲,普通汽車的優勢將漸漸喪失,而新能源汽車正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反正目前它的價格與普通汽車價格差不多,我覺得還不如買輛新能源汽車。”
但,矛盾之處就在于,現在基本所有新能源車型均未完全向市場供應。4S店內基本難覓其蹤,消費者若想購買需直接聯系廠商,并且經歷漫長的訂車等待時期。而且首次熱情過后,很多4S店里就再沒有后續的私人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
一位行業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不少汽車企業新能源車的生產和銷售數字都不太真實。“現在賣出去的新能源汽車很多也是賣給了汽車企業內部的人,他們開車之時也在測試車的性能。現在私家車充電樁基本沒有建設起來,試問誰會為了省油錢而不辭辛苦地跑去車企充電?”該人士說。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姚春德也明確表示:“一夜之間涌現的各種新能源汽車,有些只是渾水摸魚,為的是騙取國家財政補貼和優惠政策。”
在技術上,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張承寧則是表示:“電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據了解,電動汽車的充電方法大致可分為3種:通過停車場的充電插口和家庭長時間充電、在充電站快速充電、在換電站更換電池組。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相應配套設施能夠及時到位,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需求。而現在連北京、上海這樣的試點城市配套充電服務都遠遠達不到基本的保障標準。
“新能源汽車想要走入家庭,難題還有很多,總的看來,目前企業和消費者都還是處于心動大于行動的階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
信心比黃金重要
與新能源私家車相比,新能源客車的發展似乎順暢許多。一年前,中國汽車公司宣布各自發展電動汽車的計劃時,其主要目標還是電動轎車。但現在,電動客車似乎更吸引他們的眼球。因為客車尤其是公交車比乘用車更適合作為電動汽車。公交車有固定的行車路線,其行駛速度也比轎車慢很多,身上也更容易找到存放電池組的空間。
“我們的客車造價220萬,國家與地方補貼150萬,這樣下來車價與普通客車也相差無幾。”某汽車集團一高層領導對本報記者表示,“而且車跑一天的費用也不到一百元。”
一位研究新能源客車的專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新能源客車的技術相對成熟,而且其路線固定、管理比較集中,它們的充電設備建設也比私家車要容易和完備很多。“但是電動客車發展中的諸多難題也是存在的,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公交車自燃。”該人士說。
然不論現實如何,爭論幾多,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定局。據權威機構預計,到2030年世界將全面進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而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動計劃、挑戰與機遇》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占年度新汽車銷量的 2%-25%,比較集中的意見認為接近10%左右。這一轉變將導致汽車行業整個價值鏈發生顯著變化。”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司副司長張志宏明確表示,未來五年是電動汽車從研發向產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在這段時間看到世界上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趨勢,我感覺非常有緊迫感。但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還是一句話,叫信心比黃金都要重要。” 張志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