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這個改革開放以來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做出巨大貢獻的群體,目前正遭受著新一輪的“陣痛”。
先是浙江溫州等地出現大量中小民營企業“停工、停產甚至倒閉”的新聞,而后廣東東莞等地也曝出同樣的問題。
而經過經濟視點報記者的走訪調查發現,地處內陸的河南,民營企業的生存現狀也不容樂觀。
“盡管這兩年民營經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實際上,廣大民營企業卻可能面臨著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為嚴峻的考驗。”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日前坦露心聲。
那么,民營企業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境?而這樣的困境,民營企業又該如何應對?作為為企業擔負著保駕護航的政府主管部門又該如何拿出可行的辦法來扶之一把,助民企渡過危機?
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企業與政府的智慧。
民企,在刀尖上獨舞
在民營企業老板的眼里,用“在刀尖上獨舞”來形容自身的困境一點也不為過。
概括起來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三荒”(用工荒、錢荒、電荒)、“兩高”(高成本和高稅負)、“一低”(低利潤)。
“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額度達到23.3%。工信部表示,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很多中小企業在困境面前利潤比刀尖還薄。”陳澤民表示。
“電業局一紙通知告知我們,今后會不定時地拉閘限電,并且以后在停電時也不再提前通知。”開封蘭考縣一家面粉企業老板說,“另外,招工難導致的用工成本也在不斷上升,更愁人的是,再加工資也沒有人愿意來。”
“用工難長期并普遍存在于制造型企業,這個問題如果不得以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中國整個制造業的發展。”四季沐歌(洛陽)太陽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自全表示。
相對于“電荒”、“用工荒”而言,錢相當于企業的“血液”,而“錢荒”導致的融資困難與高成本問題也恰恰更加突出。
“而最突出的問題無疑是融資困難。”不少企業老板紛紛這樣表示。
“只要能貸到這么多款子,企業就能迅速擴大產能,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倍,公司的盈利結構質量也會獲得改善,但是款子卻很難貸到。”許昌合瑞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俊生無奈地表示。
他為了擴大產能,曾游走于各銀行之間,渴望著幾百萬的貸款。
對此,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過去半年的金融從緊政策正是中小企業生存困難的最直接原因。
據統計,我國80%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30%的中小企業資本十分緊張。近年以來,國家持續調整了貨幣政策,累計效應開始逐漸顯現,央行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商業銀行貸款額度十分緊張,眾多中小企業和個人紛紛尋求民間資金,近期甚至出現了100%的高額年息。
“中小企業的資金鏈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成本不斷提高,對于起點低、底子薄、利潤少的民營企業來說是相當致命的。”陳澤民說。
“稅賦重是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一個主要的問題,目前稅費、社保負擔過重是中小企業利潤少的主要原因。很多中小企業在困境面前利潤比刀尖還薄。”陳澤民表示。
陣痛如何迅速渡過
相對于目前的困境,企業、政府如何去想辦法應對顯然更加重要。
據了解,在銀行貸不到款的形勢下,很多企業轉而向民間擔保公司不惜高息借款,這顯示出了民營企業求生存與發展的決心。
對于這種高成本的融資手段,一些企業則選擇在資本市場上展開攻勢,尋求上市途徑。
洛陽蘭迪玻璃機器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雁表示,企業提高產能、擴大企業規模所需要的大規模資金,靠銀行貸款或者民間融資已經不是企業首選。“我們選擇引進戰略投資者,為企業規范化發展與上市提供支持。”
而一些目前還達不到上市要求的企業,則紛紛聯合發行企業集合債券或轉向股權交易所這樣的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如河南的部分民營企業紛紛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交易。
“建議企業在經營好的時候要去銀行打交道,有錢的時候去貸款,積累信譽,為以后貸款便利。”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立功建言。
相對于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自身內部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有專家表示,中小企業主要依靠持續增加資金、勞動力、資源來發展,缺乏創新能力。
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民營企業需要從自身解決的問題。
“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還在產業鏈的低端,很少有民營企業做高精尖的東西。”張立功表示。
“我們現在正在搞技術研發與創新,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勝民告訴記者。
除了企業自救之外,政府主管部門此時也應想方設法幫扶企業度過當前的難關。
為了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河南省金融辦等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地推動河南企業的上市工作,6月28日還舉行了河南企業境外上市對接會。
據了解,河南省工商聯也已將調研報告上報國家層面。
衛輝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劉貴全認為,政府可以推行財政補貼、減稅和貼息等各種扶持政策。
“政府應該用經濟的手段治療目前的問題,即提前用經濟手段進行調控準備、論證和選擇路徑。”張立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