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聯邦政府討論并批準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訂案,原計劃于2012年3月份生效的光伏上網電價補貼額外削減,已經從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移除。據悉,此前德國政府曾表示要追加6%的額外補貼削減,而未來幾年德國光伏電站的上網電價補貼將按原計劃進行,補貼下調的幅度要取決于每年新增安裝量的數額,最高下調24%。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德國政府取消對本國光伏發電上網的額外補貼削減計劃,表明其有意提升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這與德國政府計劃到2022年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有很大關系。因為核電站關閉后帶來的能源缺口,必將由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新能源來彌補,這就迫使德國政府不得不調整先前過于限制本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增長的做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都將歐洲國家視為其主要的銷售市場,德國更是這一主要市場中的“主要市場”,可以說德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速對很多中國光伏企業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此次德國政府調整其光伏發電上網電價的補貼政策后,其國內光伏裝機容量的增速很有可能會受此影響,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中國光伏企業可以借此機會贏得調整銷售市場的一個緩沖期。
實際上,去年以來德國政府幾次下調其國內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已經使得一部分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去開拓新興市場,但新興市場的開拓畢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見效的,所以一部分中國光伏企業受此影響,經營業績出現了較大波動。如果德國光伏市場的增速能夠有所提升,那么其就能讓這部分企業銷售市場的調整工作實現平穩過渡。
李勝茂認為,此次德國撤銷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的額外削減計劃,以及接下來有可能出臺的一些其他措施,都不太可能刺激其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實現迅猛增長,所以相關企業不要對此期望過高,必須抓緊時間調整銷售市場。因為一方面德國政府既定的用總量控制的辦法來使得光伏裝機容量實現平穩增長的思路是不會輕易改變的;另一方面,德國境內核電站的關閉工作將經歷10多年的時間,德國政府短期內大幅提升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愿望并不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