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以提高工業布局的集聚程度和有序程度為導向,進一步優化五金產業的空間布局。重點通過新項目的有序布局,以增量發展帶動存量調整。今后一個時期工業布局的調整,將按照以下四個層次來展開。
第一層次:
四個大型工業區發展成為五金機械集群的高地
永康經濟開發區、永康城西新區和武義經濟開發區、壺鎮工業功能區這四個開發區是永武縉地區用地拓展潛力最大、基礎設施條件最好、現有企業素質較高的開發區。按照五金集群產業升級的導向,四個開發區今后要為發展環保型電動汽車、裝備等制造業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總部基地預留發展空間。
永康經濟開發區。地處永康經濟最發達的黃金走廊,是人流、物流、車流的必經地和集中地,與330國道、金溫鐵路相鄰,高等級公路39省道橫穿而過,交通條件便利。區域地勢平坦、用地空間相對較為豐裕,面積46.37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目前規模最大的特色工業園。今后要按照全力打造融制造業高地、中央商務區為一體、制造業與服務業有機結合的新型城市新區的定位加以發展,使之成為永武縉地區乃至影響全球的五金產業總部。工業用地重點向西、向北拓展,大力扶持泰龍、鐵牛、博宇等龍頭企業發展汽車整車及配件生產,培育經濟環保型汽車產業;推動電動工具、防盜門、金屬材料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重點向城區方向銜接,加快總部中心建設,吸引永武縉地區五金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集聚,發展與總部經濟相配套的商務辦公區、商業文化區和居住生活區。最終通過總部中心,實現城區與開發區的有機銜接。
永康城西新區。包括城西工業區塊、花街工業區塊和一些零星工業區塊。今后要按照城市區塊的導向加以發展,限制污染型企業的進入,培育以電動工具、防盜門、休閑用品、小家電廚具、汽摩配等為主導產業,最終形成融合先進制造業、居住、商貿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區塊。城西新區工業用地沿三環線布置,重點開發梅壟片和花街片。
武義經濟開發區。該區是永武縉地區用地拓展潛力最大的開發區,是未來布局大型汽車制造等企業的理想之地。今后重點發展汽車制造、設備制造業、五金行業、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永康、武義兩地要通過用地制度、稅收體制的創新,協調大型汽車企業的布局。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優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與人口集聚,成為武義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壺鎮工業功能區。主要是繼續加強對城西、城東兩大工業園區的建設和提升,進一步拓展布局,為大型企業發展預留建設用地。城西工業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西擴,加快現有低丘緩坡的開發改造,建設標準廠房;城東則充分利用好新調整的工業用地,成為第二批次開發園區。產業選擇上,城西在繼續致力于壯大本地機床制造產業,形成機床制造特色產業集群的同時,發展縫制機械、汽配生產。城東應積極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加快周邊物流、商貿服務設施建設,為機床、汽摩配等產業的優化升級、開拓市場創造外部條件和前沿陣地。
第二層次:
兩大開發區發展成為永康(含武義、縉云)五金機械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縉云工業開發區。以五云鎮、新建鎮的城鎮建設為依托,以高速公路沿線和新建溪之間開發建設為重點,實施“新碧工業走廊”開發戰略。產業選擇上,向摩托車整車、高檔休閑電動車、照明電器、汽車零部件制造拓展延伸。配套發展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
永武沿線桐琴、泉溪工業園區。重點發展設備制造業和日用五金產業。
第三層次:
其他城鎮工業區發展成為特色型工業區
圍繞未來五金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系統地對各個工業區塊的發展特色進行定位,提高各個區塊的專業化特色和運作效率,發展成為各具特色的工業區。圍繞某一“拳頭產品”按照產業鏈分工相對集中布局企業,各個企業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分工協作,形成相對完善的分工協作生產體系。
五東(五云—東渡)工業功能區。在已開發基礎上,推進中部低丘緩坡改造,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并向西北部延伸區塊適度延伸;東面向雅宅、板舉大畈延伸,東南部向兆岸大畈區塊延伸,推進五東城市工業功能區向東南區域集聚。產業選擇上,進一步做大新型特種材料等高新科技產業規模,積極鼓勵汽車零配件及高檔摩托車配件制造,在劃定范圍內按照專項規劃發展金屬表面處理、水處理產業園,維護麗—縉—青產業帶的綠色屏障。
象珠—唐先工業區。引導工業區規模化發展、緊湊化布局,主要形成清溪西、象珠南、官山背、大后四個工業組團。積極吸納企業入園發展,限制企業分散布局。重點發展門業、照明、反光材料和五金鑄造、汽摩配、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
龍山—西溪工業區。沿龍山大道兩側布局工業區,促進兩鎮集約緊湊發展。重點發展五金機械、繡品加工、五金園林工具等產業。
前倉—舟山工業區。前倉工業用地集中布置在城鎮中部組團,由東向西沿前新公路滾動開發,鎮區內及沿南溪零亂布置的工業用地逐步調整到工業小區內。舟山控制工業用地規模,對工業企業進行整理優化。重點發展文教、體育用品生產加工。
古山—方巖工業區。工業用地,古山向東南成團塊發展,方巖控制工業用地發展。古山鎮重點發展以電動工具、五金炊具、汽摩配、門業、衡器等產業。
武義城東北白洋、壺山、熟溪等工業功能區。發展重點是旅游休閑用品、文教用品制造業。
第四層次:
零星農村工業的布局整合
從協調產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出發,繼續促進分散在有關鄉村的工業企業進入規劃的工業區塊布局。對這些分散的企業,建議按照工業區的行業導向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