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 《投資目錄》),對外資投資政策進行修訂,擬將外資在中國新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的出資比例控制在50%以內。這是中國主管部門首次明確規定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合資企業的股比。
按照《投資目錄》要求,本次被劃定的“關鍵零部件”涉及廣泛,包括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隔膜、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控集成、驅動電機、驅動系統、電動空調、電制動、電動助力轉向、怠速起停等。
該征求意見稿不僅將新能源汽車各種核心零部件盡數列上,而且列出各零部件品種的具體標準,如能量型動力電池 (能量密度≥110Wh/kg,循環壽命≥2000次),電池正極材料 (比容量≥150mAh/g,循環壽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電容量的80%),電池隔膜 (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等。
這一詳細目錄的出臺,不僅對跨國公司在華建立新的零部件公司設立了門檻,而且這一限制品種因為涉及廣泛,也從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延伸至傳統汽車的共用零部件。
“我們會關注政策出臺的情況,限制50%股權比例是新批項目,對目前業務影響并不大。”昨日(5月12日)偉世通中國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偉世通國內業務基本以合資為主,大部分業務都已經進入中國,由于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并沒有進入產業化,因此沒有對此進行單獨的分類,很難判斷政策對公司未來業務布局的影響。”
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認為,如果完全放開股比限制,“國內的核心零部件,例如電控、電機、控制系統等的發展肯定就沒有機會了。”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則認為,“市場上還是要看關鍵技術在誰的手上,國外的企業掌握著關鍵技術,也就掌握著主動權,競爭優勢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