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全球工具市場,還是在中國工具市場,手動工具的應用之廣、需求量之大超乎想象,手動工具也廣泛應用于汽車維修行業。近兩年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車售后市場特別是汽車維修市場日漸升溫。數據顯示,就中國汽車保有量而言,已突破3500萬輛,其中私家車突破1800萬輛,最近4年內的新車占其中的60%。一般情況下,汽車售后服務在車輛使用4至9年之間的市場是最大的,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說法,汽車后市場所產生的利潤與相對的前市場比較,比例大約是7:3,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上,后市場產生的利潤至少要超過前市場一倍以上。從銷售利潤看,國外成熟汽車市場中,50%至60%的利潤是在服務領域中產生的。我國汽車后服務市場將呈幾何級井噴,按推論201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00億元以上。而全球對手動工具的需求量也將大大增加,一些發達國家對手動工具的需求每年將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遞增。
手動工具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表示,作為五金工具制造大國,我國五金產業主要存在兩種發展路徑,一是專門化的品牌定位準確戰略途徑,另一種就是生產在特殊環境下使用的特備工具。首先可以借鑒外國品牌的成功經驗,國外的眾多老家族企業,威漢、費斯托、pb等,這些品牌專注于某一類或者幾類產品的深度研發和制造,可以形成自己核心競爭力,因此可以存在于市場數百年。這種情況就是就是專門化和品牌定位準確戰略途徑。例如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戰略,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找到差異化,區隔對手,獲取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另外一種情況是,五金企業要做到產品有比較大的差異化很難,要考驗到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一般的企業都沒有這個實力。從五金工具產品的特點分析,有時候也沒有太大的必要。除非是在一些非常在特殊的工作場合需要特備的工具,那么這種情況下五金企業產品生產就可以生產特殊工具,走專業化特殊化的發展道路。
五金企業該怎么發展,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戰略,當然不是簡單的按照其他企業或者國外的成功事例來復制,目前我國五金產業處于發展的瓶頸之中,應該好好考慮發展戰略。
1、以科技創新作為突破口
面對困難的局勢,要以科技創新作為突破口。在與一些手動工具企業進行溝通時,科技創新也成為各企業的共識,因為在國內手動工具企業大多數都是以低端產品為主或者代工貼牌,高端產品和品牌產品仍然為歐美國家所把持。也由于手動工具的利潤空間均在壓縮,降價的空間日趨減少,企業單靠價格競爭難以建立核心競爭力,應該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據了解,許多手動工具企業加大了技術投入,開發新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將產品的差異化作為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尋求新的市場需求并建立新的增長點。因此,要想度過難關,科技創新刻不容緩。
2、樹立品牌影響力
首先對于長期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都會面臨自有“品牌”和渠道問題,由于長期以來70%以上的產品以出口為主,其品牌在國內工具行業知名度并不高,渠道建設也較為薄弱。如果想盡快打開國內市場,可以采取國內“貼牌”的方式,通過以內銷為主的企業品牌來擴大自身的生存空間。
其次是擴大自有品牌影響力,質量先行。無論是多么精彩的推廣策略,都是建立在產品質量的基礎之上的。只有企業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同時也就是保證了企業的誠信,才能夠得到客戶的信。雖然在工具的選擇上,用戶會考慮價格的因素,但是根據調查,質量才是用戶考慮的最主要因素。若占有一席之地,擴大自有品牌影響力,提升產品質量也是關鍵。有了好的質量,隨著口碑的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也就逐漸擴大了。
3、建立渠道、品牌推廣與維系
在有了好產品,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品牌推廣是特別重要的,可以在國內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通過代理商進行市場推廣,也可以與媒體進行合作等,推廣的途徑很多,這就需要企業通過自己努力去挖掘適合的方式。另外是售后保障。國內企業的售后服務很多不到位,或者基本上沒有售后服務,成為我們的一大軟肋。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國內企業對此不重視,將影響自己的長久發展,做好售好服務也是重中之重。
浙江省金華市素有“百工之鄉”之稱,是“中國出口工具產業基地”,在國內國際市場有很高的知名度。據據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介紹,2010年金華市工具產業實現總產值130億元,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近30家。工具特色產業專利申請數量2520項(授權2500項),發明申請專利108項(授權86項)。全市工具產業出口額從2004年的3.01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6.48億美元,五年增長了1.14倍,年均增長16.4%。“十二五”期間,金華工具產業將繼續堅持轉型、創新、開放、綠色的戰略方針,通過未來五年的努力,基本實現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品結構得到優化、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度高、公共服務平臺健全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市工具產業將實現總產值230億元,比2009年的130億元增長77%,年均增長10%;實現出口交貨值12億美元,比2009年的6.48億美元增長85%,年均增長11%。
4、明確發展重點,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電動工具、手工具、量具、測距儀、風動工具、園林工具、臺式工具,重點發展高檔精致的組合工具、汽車隨車工具、建筑五金、廚電工具等產品,加快形成多品種、多規格、系列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5、增強自主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十二五”時期,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項目,鼓勵和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的重點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
6、多途徑推廣先進制造技術。
采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等多種形式,推廣先進制造技術。加大企業科技投入,努力開發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特別是推動產業升級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及配套技術。強化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消化、吸收,實現從模仿創新到自主創新的突破。注重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和獨特工藝方法做精專業,使工具產業成為精品制造基地。
7、加強工具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積極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是整體提升工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以工具產業集聚發展為依托,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并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重點建設一批企業,使之成為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的重要平臺。發揮政府引領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加快工具產業出口基地公共檢驗檢測平臺、公共信息平臺(市場信息平臺、預警平臺)、公共認證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8、鼓勵外銷內銷兼顧,兩個市場并舉。
企業在加強自主創新和自創品牌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內外銷,兩條腿走路,兩個市場并舉。在貼牌生產的同時,加速推進行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打造自主品牌和名牌,這對出口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兩個市場并舉,有助于企業的平穩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