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引領經濟的時代過去了,金融引領經濟的時代過去了,那么下一個引領經濟的是誰?——低碳經濟。這種認識像一種氣味在各國蔓延。如果說,“低碳經濟”曾是一句口號,那么金融危機的爆發促使它正在變成行動,依托石油、天然氣的“高碳經濟”已面臨衰退,選擇“低碳生活方式”,進行“低碳消費”已成為當下時髦的話題。而尋找低碳經濟的商機正成為企業家的新思維——“越綠色越賺錢”。對于五金企業來說,在低碳經濟時代尋求發展商機,節能減排、轉型升級是關鍵。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副秘書長王金玲在國際模具機械產業高峰論壇上指出,廣大五金企業可以從緊跟政府政策、調整產業結構、合同能源管理等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1、緊跟政府政策
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確定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幾項重大任務。
前不久,中國政府又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設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作為現階段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將緊緊抓住綠色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確攻關重點,突破核心技術,支持市場推廣,努力形成先導型、支柱型產業,搶占未來技術和產業的制高點,促進整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王金玲指出,緊跟政府政策,五金企業大有文章可做。例如國家每年都辦節能環保展,有很多五金企業參展,在整個經濟模式的改變中,所有的生產體系、服務體系和外圍配套體系都會發生改變,五金企業的機會就在這里。比如,生產配套中需要的節能產品,像太陽能手電、LED光源手電這類節能產品等。
2、調整產業結構
調整產業結構是五金企業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材料是一個產業得以運行的基礎,在調整產業結構時新材料的研發也是重要一環。科技的飛速發展大大地拓展了五金行業的材料運用,材料早已不是單一的鋼鐵,不銹鋼、鋁合金、鐵線等材料不斷加入進來。可以預見,與科技發展同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材料加入到五金的材料鏈之中。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曾描述在世界五金制造業發展版圖上有一條“英–美–日–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的路徑,這是低端制造業的一條典型的“游牧”之路。可見,五金行業的制造工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低碳經濟時代的商機也在于此。中國的五金企業應該加大新工藝的研發力度,可以自建研發機構,或與專業的機構形成合作關系、購買其服務等。
后期處理是低碳環保的重要一環,五金產業的后期處理技術主要指的是碳收集技術。二氧化碳通過煙囪排放,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收集、壓縮的,壓成液態或是固態,進行填埋。我國的很多油田,油井幾近枯竭,可以收集二氧化碳再打入油井,把原油擠壓出來。當然這個做法的出發點是油田開采,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也將二氧化碳收集并填埋了起來。這塊技術投入相當高,且需要很長時間去做。
3、合同能源管理
五金產業一項被歸為高耗能產業之列,面臨著節能減排的壓力,但節能環保的投入是相對較大的,以營利的方式發展低碳經濟才是長久之道,合同能源管理給五金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合同能源管理指的是一家節能服務公司作為第三方,由它來投資,把節能設備租給企業,節能省下來的錢再一起分享。假設企業本來每月要交100萬電費,經過改造后只要交50萬,在每月省下的50萬中,可能要拿出40萬交給第三方,但這40萬并不算直接對項目的投資,而且企業每月還能獲得10萬的收入。合同能源管理是有一定期限的,合同結束之后,不僅所有省下來的錢都歸企業所有,企業還可以得到設備的產權。
合同能源管理的業務在中國進行的比較晚,但通過這種方式,五金企業自己沒有直接投入,卻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產業也能得到上級,何樂而不為呢?相信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模式會被越來越多的五金企業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