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公司上海代表處的員工及在日家人,都還算好。”3月1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新日本制鐵株式會社(下稱“新日鐵”)上海代表處代表吉川宏語調低沉,“地震加海嘯,這么嚴重的災難,是我們根本沒想到的。”
作為日本最大鋼企的駐華代表,吉川宏正密切關注著自己的家園與企業所遭遇的一切。
而目前,日本五大鋼企均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停產,東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鋼市,均因此受到連鎖沖擊。最標志性的事件是,鐵礦石現貨價格從200美元/噸的歷史峰值,應聲跌落14%。
15日,武鋼、寶鋼等國內大型鋼企均對本報記者表示,正在評估日本地震對中外鋼市的影響,以便迅速應對市場變化。
不過,在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院長、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看來:“日本目前的重點在于救災,日本鋼企受災和對市場形成實際影響之間存在時間差,一切要等定性后再判斷。我個人認為,影響不會太大。”
五大鋼企悉數受損
作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產鋼大國和最主要的鋼鐵出口國之一,日本的鋼鐵業主要沿太平洋(11.86,0.00,0.00%)海岸布局于由京濱、阪神、中京、瀨戶內海、北九洲五大工業區形成的帶狀區域內。
其中,前5大鋼企新日鐵、JFE、住友金屬、東京制鋼、神戶制鋼的粗鋼產量占日本粗鋼總產量的75%至80%。
地震發生5天后,日本5大鋼企已在極力執行恢復工作。
15日當天,吉川宏告訴本報記者:“到今天為止,我們在東北部的一個工廠受到影響較大,由于無法進入廠區,員工還有家屬的安全情況不太明確,但其它工廠已經沒有太大問題。”他所指的,是新日鐵旗下離震區最近的、位于仙臺市北部的釜石長材廠。
據了解,該廠擁有60萬噸的棒材、線材年產能,在這次災害中,雖電爐和生產線未遭損壞,但由于整個釜石港遭到海嘯摧毀,碼頭設備已被洪水淹沒,目前,該廠已全部停止生產,預計重建及恢復生產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而新日鐵旗下最大的君津鋼廠(年粗鋼產量590萬噸),位于東京灣東部地區,3個高爐從地震發生時的3月11日開始至12日休風(暫停生產),后經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及筑堤防護后,至13日高爐已全部重啟,同時軋制設備也已恢復運行。而同屬新日鐵的室蘭鋼廠、八幡鋼廠和廣畑鋼廠等,則受影響較小。
在11日地震后,住友金屬的鹿島制鐵所,焦爐煤氣設備發生火災,12日上午被撲滅。但因地處本次受災嚴重的茨城縣,2座高爐震后一直處于休風狀態,何時重新送風目前尚不得知。
此外,JFE的京浜工廠和千葉工廠各一座高爐在11日地震后被立即實施休風,后于13日上午、14日上午分別開始送風,但鐵水產量將會保持“最低水平”;
限制當地鋼廠復工進度的,還有日本政府的限電舉措。目前,JFE旗下的所有鋼廠的閘機設備都暫時處于“停機點檢”狀態,以配合日本政府要求的限電措施。
被夸大的影響
一如地震波的沖擊力,日本鋼鐵業受損后,其影響也開始蔓延至其它各國,尤其是市場心態。
首先應聲回落的是鐵礦石價格。3月15日,63.5%印粉外盤報價在171-173美金/噸,從200美元/噸的高位紀錄迅速滑落。
2010年,日本進口鐵礦石達1.34億噸。受到地震消息的影響,3月11日當天,倫敦結算所4月份鐵礦石掉期合約價格便下跌了4.15%,為201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首先應該核實,地震會否給日本鋼企帶來大面積的停產,停產周期又是怎么樣,這些目前都還不太確定。”15日,西本新干線的信息總監盛志誠向記者表示:如果東京灣的5個煉鋼廠停產6個月的假設成立,那么,國際海運鐵礦石市場可能喪失2220萬噸鐵礦石需求,對礦商而言,每個月約有350余萬噸的鐵礦石銷路,要面臨新的選擇。
而相比全球每年近10億噸的鐵礦石交易量來說,2000多萬噸的影響力,似乎更多體現在心理上。
不過,考慮到日本近40%的鋼材用于出口,此次震災將更直接的影響亞洲鋼市。2011年1月,日本出口鋼材347.3萬噸,82%是在亞洲市場,其中,韓國約占25%,中國約占15%,其它東南亞國家約占35%。
3月15日,武鋼集團國貿公司海外部的一位負責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預計地震對日本鋼鐵業的產量會造成較大影響,并且,日本災后對鋼材的需求量將加大,因此,日本的鋼材出口將出現缺口。
富余產能即將釋放
不過,不少中日業界觀察人士認為,此次震災及災后重建,對于中國鋼企的出口拉動效應,實則有限。
住友商事中國金屬第二部鋼材科科長陸輝對本報記者稱:“從13日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到日本鋼廠的出貨和到貨受到了影響,因為船運并沒有恢復,但情況在逐步恢復和好轉,其實并沒有那么嚇人。
相比鋼鐵,日本汽車產業所受沖擊更大,可能會更多影響到中國的零部件供應商。”
“地震一定會對日本鋼鐵業造成一些問題,但目前我們覺得,影響不會太大。”吉川宏稱。
“日本的鋼鐵業并不是癱瘓,只是個別廠遇到困難。其實,近兩年來,整個日本一直在有意控制鋼鐵產能。未來,在重建需求的推動下,日本最多是把未受損鋼廠的產能完全釋放出來,讓企業加大生產量而已。”陸輝分析認為。
事實上,日本鋼鐵的內部“補缺”已經開始。
以新日鐵為例,為彌補釜石鋼廠的產能損失,其正準備通過提高室蘭工廠和君津工廠的線材產量,以保證災后重建的鋼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