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的五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將面臨挑戰,同時也充滿機遇。從重大專項看,“十二五”國產機床80%的品種滿足國內工程項目需要,品種立足于國內。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發展目標。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指出:“新的五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機遇。
挑戰一,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對傳統產品、低質、高耗能、高污染的產品投資要嚴格限制,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梢灶A計,低檔機床產品需求將要大大降低,經濟型數控機床的市場需求要減少。
挑戰二,需求結構水平提高、變化快速。國家重點支持項目:如核電、新能源汽車、高鐵以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高端需求,精度、效率、水平、可靠性、兼顧節能和環保,能否趕上需求,是個考驗。
挑戰三,從世界經濟形勢看,歐美等國家雖開始復蘇,但是緩慢,中國市場一枝獨秀,所有有實力的機床制造國家和廠商都把中國作為首位戰略目標,競爭會愈加劇烈,甚至殘酷,這些都將能帶來新的壓力。隨著中國機床的崛起,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也將越來越嚴格,我們的發展難度進一步增加。
與挑戰并存的機遇則表現為:機遇之一,市場資源較好。國際上部分發展中國家勢頭看好;國內重點工程的需求呈明顯的增長趨勢。目前的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立足點是發展、穩定、和諧,市場仍有不少亮點,充滿機遇。
機遇之二,前10年通過機床工具行業自身的發展,在規模、科技進步、產業結構等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世界很多機床強國都擔心中國崛起,我們自己就更不能忽略我們自身的進步。當然,還要走好今后的路。
機遇之三,在國家的重視和系列政策的支持下,2004年重大專項將加速繼續推進;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政策也正在制定中,而數控機床正是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之一。所以,“十二五”期間我們應該充滿信心。
“十二五”期間完成三大任務
從重大專項看,“十二五”國產機床80%的品種滿足國內工程項目需要,品種立足于國內。發展目標:“十二五”要扎扎實實向機床強國邁進一大步,產業結構明顯改善,產品結構明顯提高。數控機床市場占有率明顯增加,達到70%以上,發展方式上明顯變化。實現發展目標要完成的三大任務:
一是加大力度提升中高檔機床工具產品的競爭力和產業化水平。技術含量、質量、制造能力三方面都要提高,要踏踏實實解決深層次的技術問題,尤其是重視產業化的技術問題。
有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們開發了許多高檔產品。但是造一臺機床容易,造100臺就不那么容易了,凸顯的是產業化問題。機床有其特殊性,面向的行業、面向的用戶差別大,而且是市場化運作,離散度大,解決深層次技術不是一句空話,大家要腳踏實地地做些事。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還不夠,要想讓高檔機床從試驗室模式轉變為產業化模式,還要推進新一輪的以兩化融合為指導的技術改造。要著力解決我們高檔產品成本下不來,質量上不去的問題。
二是推進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產業化進程。從當前形勢看,光靠市場化運作已經不夠了,高檔數控機床作為戰略需求資源,地位重要;中國是大國,中國的經濟和核心技術如果不能自成體系,就不能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將要受制于人。
三是努力促進機床工具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培育典型,克服重硬輕軟、重單機忽視成套,要有拿手的產品,更要培養一批既懂得用戶工藝,也懂得自己產品的綜合型人才。
要實現這些目標,推進行業由大變強,吳柏林還指出五項措施,包括借助2004年專項組織深層次的產業化技術研究,在繼續重視前沿技術研究的同時花大精力攻克高檔產品的產業化技術難關;努力推行兩化融合的技術改造,提高高檔產品的制造能力、檢測手段等;花大力氣培養人才、吸引人才;著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著力開發國內、國際市場。國內市場著力做好產和用的銜接,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國產高檔產品進入重點用戶領域。利用國際資源,努力開辟國際市場,在銷售手段、營銷服務等方面希望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