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家企業、60種產品,24種產品不達標。國家質檢總局近期公布的2010年第3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中,電動工具(電鉆、電錘、角向磨光機)產品的質量問題,依舊集中在中小生產企業。
“從這次國家監督抽查的結果來看,重點、骨干企業的產品質量是沒有問題的,不合格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有的甚至是小作坊企業。總體上看,國內市場電動工具產品的質量這些年一直處于提高態勢。”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秘書長張傳富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動工具生產制造基地,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一直以出口為主。在出口的帶動下,國內電動工具的產品質量也一直處于提高狀態,但知名品牌的缺失,使得我國的電動工具產業還主要處于OEM(貼牌)狀態,在進一步提升質量的同時,打造屬于中國電動工具行業世界級的領軍企業,已經成為整個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原材料通過最嚴認證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電動工具產品的85%用于出口,國內市場僅占10%~15%的份額。而在國內市場中,國內企業在市場占有率方面處于絕對領先趨勢,90%以上的市場都由國內產品占據。
“在出口產品中,我們的產品主要都是按照出口國的標準進行檢測和認證的,現在我國的產品已經能夠通過世界上最為嚴格的產品認證,包括德國的GS認證、美國的UL認證等,我們的產品都能達到,整個出口產品的質量也一直在提高。”張傳富說。
一直以來,原材料成為影響我國電動工具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5年前,蘇州某公司接到一德國客戶的投訴,稱其銷售的S1M-125角磨含有PAHs(多環芳烴)并超標,要求退貨。該批產品共涉及13.4萬臺,113萬美元。隨后,所涉及的十幾家企業生產的電錘、曲線鋸、砂光機、沖鉆、電木銑等多個品種已上架的暫停銷售、未發貨的暫停發運,部分產品被滯留港口。PAHs是分子中含有兩個以上苯環的碳氫化合物,包括萘、菲、芘等150余種化合物。“如果采用廢料作為原材料,由于反復使用產生降解,因此就會產生PAHs,但如果采用上好的材料,就能完全避免這個問題,雖然因此會增加成本,但質量更有保證。”張傳富說。
現在,隨著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關于報廢電氣電子設備指令(WEEE)和耗能產品環保設計要求的框架指令(EUP指令)等一系列技術指令先后發布實施,歐美市場對于電動工具在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目前,我國企業在原材料方面完全能達到國外技術標準和環保方面的要求。”張傳富表示,我國整個電動工具產品的原材料將更趨向于環保。
生產設備不再依賴進口
我國電動工具產品質量的提升,一方面除了原材料的質量更高、更加環保,另一方面也與我國電動工具生產設備質量的不斷提升密不可分。
據了解,在改革開放的前10年,我國電動工具的生產設備以進口為主;中間10年,關鍵設備我國還必須依賴進口。但在后10年特別是近5年,我國國產電動工具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國產自動化、半自動化生產設備的質量已經非常好。
“進口設備不僅技術受制于人,而且價格昂貴,中小企業很難負擔得起。現在,國產的制造設備質量已經非常好了,大多數國產廠商都在用國產設備。可以說,我國電動工具的生產設備已經不再依賴進口了。”張傳福說。
據介紹,目前無論是加工設備中的齒輪還是機床,國產設備都不比進口設備差。“應當說,通過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比如機床行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電動工具生產設備質量的提升和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張傳福說。
“除一些非常高端和核心設備之外,國產設備基本上能滿足我們企業日常生產制造的需要。”江蘇金鼎電動工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官德法說。
培育領軍企業成當務之急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動工具出口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出口金額同比增長了24%,基本上已經恢復到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2%。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預計,2010年全年國內電動工具的產量將達到2.3億臺,增長幅度將達到15%左右。盡管如此,我國電動工具的行業集中度卻偏低。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電動工具工業行業缺乏博世、牧田、日立、百得、喜利這樣的世界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張傳福認為:“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發展,關鍵就是要加快自主品牌建設。”
牧田(中國)有限公司質量管理部主管周遠接受采訪時認為,目前我國電動工具行業的特點是太多、太亂、太雜。需要用市場力量進行整合,這樣就能把一些小企業淘汰掉,既節約社會資源,又能避免出現惡性的價格戰。現在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大型的電動工具企業,但OEM仍然是主流,這就需要一些企業調整自身定位,創出自有的世界級品牌。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高級商務專員張培生認為,沒有自主品牌,產品就不可能有高附加值,更談不上引領消費,引導市場。創建自主品牌,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需要整個行業有這么一個理念,有一個行業文化,在質量、服務、意識和新產品上去競爭,而不是簡單的打價格戰。
“在前20年,我們可以看做是電動工具的貼牌時代。在今后,中國電動工具產品應從原材料環節開始就綜合考慮安全、環保等方面的因素,電動工具行業要朝專業化、規模化和建立中國品牌的方向努力,使我國真正從一個電動工具大國轉變成強國。”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邢玉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