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整個‘十二五’規劃的主線,也是科技工作的主線。”國家科技部調研室主任、研究員胥和平12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當前,我國科技工作做出了很大調整,已經成為真正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力量。
胥和平介紹,現在我國的科技部門已經變身“綜合經濟部門”,經濟工作成了科技工作的主線。現在很多市里開會研究經濟結構調整,科技局長都會和發改委主任、經貿委主任、財政局長一起來研究。
“依靠科技進步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這種認識正在形成,而這種新的力量也正在成長。”胥和平認為,科技工作應該在推動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層面發揮重要作用。在 “十二五”期間,應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解決關鍵技術過度依賴于人的局面;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高技術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發展民生科技,讓科技成就惠及億萬群眾,把老百姓的科技需求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位置進行安排;著力營造促進自主創新的良好政策環境,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即以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制度創新體系、軍民融合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以及社會化、市場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此外,胥和平提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要想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動、保護知識產權等,并且還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當前科技對話已經成為中美戰略對話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還要著力建設龐大的、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
胥和平表示,通過以上這些工作,在“十二五”期間,科技將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科技整體創新能力也將有一個大的飛躍,從而使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以及各個方面事業的發展能夠真正轉變到依靠創新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