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各有志,在一個人選擇自己的職業的時候,這個志向其實就是他的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表明了一個人通過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權力,還是為了一種情感關系?生于80年代的人,無論是在社會環境還是在家庭環境都有別于父輩們。
在父輩們的眼中,他們中的很多人生下來就沒有過過“苦日子”,尤其是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更是在爸爸媽媽小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現在越來越多的80后走向了工作崗位,有些人甚至已經公司的骨干,那么在那種“優越”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80后在工作價值觀上,到底與父輩們是否存在差別呢?差別在什么地方呢?新秦研究咨詢于近期進行了一向針對年輕人的調查,旨在了解現今年輕人的一些消費動態和心理狀態。
一、你信賴所在的工作單位么?
調查的數據顯示,多數人對工作單位持“信賴”或者“比較信賴”的態度。從不同年齡的對比結果看,隨著年齡的增長,被訪者對工作單位的信賴程度在降低。18-24歲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的被訪者持“信賴”態度,而在35-39歲的人當中,只有約四分之一的人持相同態度。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兩個。首先,年齡在29歲以下,尤其是24歲以下的人,都是剛工作不久,很多人可以說是“涉世未深”,因此在他們對單位存在較高程度的信任感。其次,從性格方面說,29歲以下的年輕人多是比較有個性的,如果他們覺得對其所在單位不信任,那么很快就會離開,而30歲以上的人出于各種因素考慮,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賴,也不會馬上離職。
二、是否有離職計劃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年輕換工作的幾率遠比年輕較大的人高。18-24歲的人當中,有近半數的人表示會在現在或者將來的幾年內換工作;而在35-39歲的人當中,這一比例只有不足三成。盡管上面提到,年輕人對工作單位更有信任感,但是他們換工作的幾率卻要大得多。
三、找工作時,你關注什么?
從調查的結果看,35-39歲的被訪者對“工資的高低”的看重程度遠比其他的被訪者高。與35-39歲的被訪者相比,30歲以下的人除了看重工資的高低外,還看重企業是否能夠提供有利于自我成長、提高工作技能的環境。
以上表明,多數人在尋找工作是最重視的是“收入價值”。也就是說,工作給人帶來的最大心理作用在于其給人帶來收入上的穩定感和安全感。在“收入價值”得以滿足后,年輕人緊接著會尋求一種“發展性價值”,即要看工作是否能夠給自己帶來發展空間。而年紀稍大的人則會尋求“企業的品牌形象”,這正是工作的“領導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