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經歷了十幾年的五金機電行業營銷實踐中,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這個行業從表面上看一直生機勃勃,每一家企業好像都永遠供不應求的樣子,但是在表面繁榮的背后,行業的格局已在發生悄然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方面就是行業的集中度在提高,第二方面產品同質化進程在逐漸提高,第三方面消費者消費水平在逐漸提高。
但是,本行業與先進行業的高集中度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暫時居前的企業還沒有到勝負已定的階段。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一低兩高”的行業特點,造成行業低層次的競爭仍將激烈化。由于進入門檻低,無論是制造商,還是銷售商都不斷有大量的潛在進入者涌入。再加上暫時居前的企業,由于老板素質局限,人才缺乏,創新不足,很多企業都遭遇成長的天花板,到最后老板身心俱疲,企業進退維谷。而源源不斷的新加入者,抱著一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架勢和“一不怕苦而不怕賠”的心態逐漸蠶食前輩的地盤。這幕大戲在全國過去、現在、未來都將一直上演。正如古人所云: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二、由于大的企業品牌基本被瓜分,那些新生代的銷售商必然要尋找新的牌子代理,這就客觀上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也客觀上催生了制造企業不斷出新牌子,或者新的制造商也好像總能找到代理商。
三、隨著時代的進步,整個五金機電行業的上游配套企業的產品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客觀上加速了同質化進程。
四、排名暫時領先的企業由于是大而全的模式,成本居高不下。以電動工具為例,暫時領先的企業除了銅線、換向器、軸承、標準件和原料不自己生產外,基本上做全了。從短期看,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是有利的,但從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分化的長遠角度來看,是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另外,大企業的財務成本,人力資源成本都是小企業不能比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迅速把成本轉化成規模效益,市場地位終將不保。從銷售商角度看,隨著市場變化,很多銷售商自主或不自主擴充項目,現在的經銷商恨不得做盡行業所有產品,但是很多都患了消化不良癥,大有“廣種薄收”的意思。
五、行業賒銷風盛行,已成行業痼疾。由于本行業零售商一開始基本是小本買賣,所以基本上靠上游支持才能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一個年銷售額二千萬左右的銷售商,應收款一兩百萬;一個年銷售額三千萬的左右的制造商,應收款基本上要到一千萬。只要管理稍有不慎,企業就被應收拖死、拖垮,更談不上創新發展了。
五金機電企業面臨諸多挑戰,到底何去何存,期待有識之士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