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政策利好的期待,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受益股本輪調整中逆大盤而行
新能源汽車的三個扶持政策密集出臺。
四部委聯合發文,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
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下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將發動機排量在1.6L及以下,符合規定的綜合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汽車和雙燃料汽車)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中央財政對購買者按每輛3000元給予一次性補貼。
財政部發布《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通知》,在現有13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等7個試點城市。
三年內仍是“燒錢期”
我們認為,對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鏈整體而言,3-5年內,仍將是研發、路試、積累實證數據的階段,而《汽車產業和調整規劃》提出的201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5%的目標實現壓力很大(預計需超過9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業化還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續航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汽車動力電池的耐用度。這需要時間。
但無論是從能源安全、還是從環境保護層面考慮,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和力度均毋庸置疑。這一背景下,相關公司股價的推動力來自“預期和盈利的賽跑”,3-5年內,主要靠預期推動,我們認為在電動車滲透率達到3-5%之前,仍是一個持續大規模投資和“燒錢”的過程,難以實現大幅盈利。
其后,市場格局將漸趨穩定,部分企業被淘汰,優質公司實現盈利。前一階段,由于預期天然的不穩定性,股價容易產生劇烈波動,相關個股均容易被炒作,但從中選擇長期投資品種并不容易,后一階段,隨著企業盈利的分化,股價將顯著分化。
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環節在于:電動馬達、電力轉向器和電池。這幾部分目前國內企業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目前涉足的企業眾多,并預期會有更多的公司參與,但要判斷誰最終能勝出相當困難。
短期看,我們的建議是,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以擇機參與相關個股的投機。長期看,我們選擇具備較大整車市場份額的公司。
補貼力度符合預期
新文件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路徑:通知中明確指出受補貼新能源汽車為插電式(plug-in)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這就為國內整車廠指明了研發方向,即高混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將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選擇這一技術路線的企業具有一定優勢。
補貼力度符合預期:細則指出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照3000元/千瓦時對整車廠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助分別為5萬元、6萬元。這一補貼力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整體成本仍然較高,即使按照補貼上限補貼,售價仍將高于同樣動力、配置的傳統汽車,因此還需要地方財政對充電站、專業車位、電價優惠等使用環節的補貼。
汽車受益股
乘用車產品進入《推薦車型目錄》的企業獲得先發優勢。細則規定申請補助的汽車企業,其新能源汽車必須已納入《推薦車型目錄》。截至目前,國內共有一百余種車型進入該目錄,其中乘用車有27款,其中純電動、燃料電池汽車占比超過50%,分別屬于一汽轎車、長安汽車、上海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等9家企業,這些企業無疑會取得較大的先發優勢。
節能車推廣補貼,將對部分轎車企業產生實質性影響。《節能汽車推廣實施細則》補貼范圍包括排量在1.6L及以下的汽、柴油乘用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及雙燃料汽車),由于混合動力及雙燃料汽車售價一般高于同等動力、配置的汽、柴油乘用車,每輛3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力度對于這類車相對較小。
因此,我們認為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小排量、節油性能較好的經濟型傳統燃料乘用車。在購置稅享受7.5%優惠購置稅率的前提下,再享受3000元優惠,疊加優惠幅度較大,因此滿足政策規定綜合燃料限值的經濟型乘用車受益程度最大,受益上市公司包括長安汽車、江淮汽車、上海汽車,以及東安動力(經濟型轎車發動機)、云內動力(轎車柴油發動機)等。
“十三城千輛”新能源車推廣范圍的擴大,利好客車企業。2009年1月開始的節能與新能源車示范推廣工作(十三城千輛)選擇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作為首批推廣試點城市,以財政政策鼓勵在上述城市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取得了一定成果,實際上最大的訂單均集中于新能源城市公交客車領域。目前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車推廣城市擴大到20個,將給新能源客車行業帶來新的需求。上市公司中福田汽車受益程度較大,2009年福田汽車新能源客車銷量達到700輛以上,在新能源客車市場拓展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零部件受益股
實際上,目前新能源客車的盈利仍集中在關鍵零部件環節,客車整車的盈利很低。新能源汽車涉及到的零部件環節上市公司包括:中信國安(000839)、華芳紡織(600273)、德賽電池(000049)、風帆股份(600482)、中國寶安(000009)、杉杉股份(600884)、橫店東磁(002056)、當升科技(300073)、江蘇國泰(002091)、新宙邦(3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