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討論一顆鉆石的價值時,人們常會想到的是它凝練了自然偉力,有著絕美的顏色與凈度,產量十分有限且文化屬性更是賦予了它各種美好的含義,這些都成了邀它走入珠寶盒的入場券。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培育鉆石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7月30日,2024第十屆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金剛石及制品分會成立大會在鄭州舉辦,吸引了眾多行業內的參展廠商。其中,河南億創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件展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個鏤空的立體球形吊墜,有六個平整的面,每個面上鑲嵌著潔凈且透明的鉆石,背后立有一張專利證書。
“這是我們的一項專利產品,模仿的是生產培育鉆石的六面頂壓機,它有六個面,每一個面都有一顆鉆石。去年是中國超硬材料誕生的60周年,我們給它取名為‘甲子能量’,寓意在60周年時能帶領國貨之光發揮正能量。”河南億創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王政剛介紹道。
王政剛進一步解釋,目前他們的金剛石生產技術已實現由工業級向寶石級的轉化,形成了從生產到打磨再到加工成品的完整產業鏈。然而,他也坦言,盡管技術上取得了進展,但市場接受度仍需提升。目前,國內對人工鉆石的接受程度約為10%,但隨著市場的逐漸打開,這一數字正在緩慢增長。
與此同時,作為全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金剛石材料大省,河南在此次大會上展現了其在全國超硬材料產業中的領導地位。全國80%的金剛石和100%的立方氮化硼均產自河南,擁有中南鉆石、黃河旋風、富耐克等一批重點企業,成為全行業的中心。
國家級超硬材料專家王秦生教授在《超硬材料新世紀展望》的主旨報告中指出,20世紀是金剛石“磨鉆鋸切”的工具時代,而21世紀則進入了“光電聲熱”的功能時代,這也是培育鉆石的新時代。金剛石不僅在力學性能上最硬,在光學、電學、聲學和熱學性能上也表現出色,為超硬材料產業鏈的高端化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此次成立金剛石及制品分會,正是要順應潮流、抓住機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法人、駐會副理事長陸大明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促進行業內產學研的交流、互通、融合,在世界超硬材料產業大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
盡管國內金剛石材料領域發展迅速,但也面臨著“行業內卷嚴重”“原石低利潤出口,國外高利潤加工銷售”等問題。對此,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金剛石及制品分會主任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認為,必須促進企業差異化發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為了優化超硬材料產業鏈發展生態,河南省近年來不斷推出多項舉措:成立總規模30億元的省超硬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組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協會,覆蓋產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和關鍵節點企業;組建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培育鉆石產業研究院;組建國機金剛石集團,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鏈主企業。
“金剛石及制品分會成立后,將通過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重點關注超硬材料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延鏈和效能提升,進一步推動河南超硬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陸大明表示。
“無論是從技術創新還是市場拓展,培育鉆石都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更多消費者將接受并喜愛這種由實驗室培育的美麗鉆石,為他們的珠寶盒增添一抹新亮色,幫助更多消費者實現‘克拉自由’。”談到未來的發展,王政剛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