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軸六面頂液壓機在高壓中子譜儀BL15線站安裝時的場景。(桂冶公司供圖)
江涌向記者展示真三軸六面頂液壓機的部件——伺服控壓裝置的原型機。
去年10月21日,由南方科技大學和桂林桂冶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冶公司”)聯合研發的中國首臺真三軸六面頂液壓機(以下簡稱“真三軸壓機”),在桂林經開區寶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正式下線。下線后,經過內部測試、運輸、安裝、調試,于近期正式交付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進行系統聯調。
真三軸壓機歷經5年研發,是我國第一臺飛行時間法高壓專用中子衍射儀,也是繼德國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臺同類裝備。這不僅宣告了我國在高溫高壓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打破外國技術封鎖,也是我國自主破解“卡脖子”難題的一個新里程碑。
為了解真三軸壓機誕生的故事,日前,記者對桂冶公司進行了采訪。
01南方科技大學緣何選擇與桂林企業合作?
記者在桂冶公司生產車間看到,這里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各類零部件,新組裝好的六面頂液壓機整齊擺放在倉庫里,即將發往全國各地,這些設備將主要用于超硬材料(如人造金剛石)的生產或科研院校高壓高溫條件下的科學研究。
龍雷明,桂冶公司六面頂液壓機控制及應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真三軸壓機項目組成員,在該公司工作已有30年。記者見到他時,他剛從東莞回到桂林。
“經過最后一次調試,近日,真三軸壓機正式交付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進行系統聯調了。其工作時,最高壓強可達20吉帕(1吉帕=1000兆帕),最高溫度可達2400攝氏度。”龍雷明說,交付后,南方科技大學、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的多位專家來到現場查看設備,并給予好評。
真三軸壓機作為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先進設備,南方科技大學為何選擇與桂林企業共同研發呢?
“主要原因是我公司在高溫高壓液壓機研發生產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相關設備在國內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龍雷明說。
桂冶公司成立于1967年,前身為桂林冶金機械廠。1985年,桂林冶金機械廠生產出第一臺Φ280mm缸徑6×8MN超硬材料六面頂高溫高壓液壓機,開啟中國六面頂液壓機大型化發展的新時代。該廠改制為桂冶公司后,于2007年11月與全球超硬材料知名企業元素六集團簽訂110臺Φ650mm缸徑大壓機訂單,這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鉸鏈式六面頂液壓機正式崛起,該設備逐步成為全球超硬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生產裝備。
龍雷明回憶,10多年前,時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中子科學中心高級科學家的趙予生聯系到桂冶公司時任總工程師郭滇生,希望雙方聯合研發真三軸壓機。郭滇生考慮到當時企業相關技術不成熟,且國內企業有關特種材料的加工工藝也不成熟,研發該設備的條件尚不具備,于是婉拒了趙予生。
2011年,中國散裂中子源奠基,它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中國散裂中子源于2019年2月2日完成首輪開放運行任務,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為中國物質科學、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平臺。
為滿足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的相關科研需求,2018年,南方科技大學啟動真三軸壓機研發工作。
此時,趙予生已回到國內工作,并出任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副校長、真三軸壓機研發項目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家。
隨后,趙予生團隊對國內高溫高壓液壓機行業多家企業進行了考察。經過遴選,2019年下半年,南方科技大學決定與桂冶公司合作,共同研發真三軸壓機。
02歷經5年艱辛,真三軸壓機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真三軸壓機的研發難度非常大,此前只有德國和日本的企業生產過同類設備。”龍雷明回憶,“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相關設備買不到,也沒有技術資料可供參考,只能我們自己從頭開始摸索。”
項目研發之初,趙予生團隊只有設備的概念模型,并無詳細的設計方案。
面對重重困難,研發團隊成員摸著石頭過河,畫圖紙、定結構、試生產部件……一塊塊“硬骨頭”接連被“啃”下。
真三軸壓機主要由主機、液壓站、電控系統等三大部分部件組成。其中,龍雷明負責液壓站及其配套電控系統的研發。
“真三軸壓機與常規的六面頂液壓機有很大差異,液壓站的設計也沒有可借鑒的成熟方案,我只能憑借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冥思苦想。”龍雷明說,有了初步設想后,就與同事江涌反復推敲方案、畫圖,再找供應商加工生產。由于生產標準較高且是單件開發性試制,有部分供應商甚至不敢接單。愿意接單的供應商,也只承諾“盡力而為”。
“我們向一家供應商下訂單制作1件特殊性能的超高壓二位七通閥,該供應商依據我們每次試驗的結果,在1年里先后制作了5個不同產品,到第5個產品才達標定型。”龍雷明說,“研發期間,液壓站的設計方案大修改有3次,這是因為南方科技大學對外觀結構及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對安裝空間要求較嚴格,液壓站體積必須盡量縮小,每次改動就意味著整體結構的改變,生產工藝、材料供應商都要調整,并要反復進行試驗。”
江涌,桂冶公司產品開發部工程師,負責液壓站的液壓結構及伺服控壓裝置設計制作工作。“以前從未做過類似設備,在參與項目初期,我多方查閱技術資料,但可供借鑒的信息十分有限。”他說,在進行多次理論計算后,終于研制出了一臺伺服控壓裝置的原型機。經過無數次的測試、發現問題、再次計算、修改、再次測試……原型機終于達標定型。
5年來,項目組的每一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作為真三軸壓機研發項目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家,趙予生也親自上陣,從結構優化到性能保障,從生產工藝到外觀尺寸,甚至一顆螺絲從哪個方向擰入更科學,他都要反復過問。專家團隊還多次到桂冶公司實地采集每一個環節的實驗數據,專家組成員王培博士甚至長期住在桂林,與真三軸壓機項目桂冶公司團隊成員一起夜以繼日奮戰在生產車間。
2023年10月21日,真三軸壓機正式下線,項目組全體成員的努力終于有了收獲。
03真三軸壓機的研發成功,是我國高壓裝備行業近30年來最重大的技術突破之一
真三軸壓機下線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內部測試,今年1月下旬,桂冶公司將設備運輸到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的高壓中子譜儀BL15線站(以下簡稱“實驗室”)。
“實驗室的相關通道已有其他設備,吊車無法直接把設備吊裝到位,我們只能將其拆散,將零部件分批手工搬運進實驗室,其中,單件重量超過2噸的部件也是大家用手動拖車等設備搬運到位的。”龍雷明說。
為確保設備不被腐蝕,實驗室內部必須一直保持干燥,嚴禁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時攜帶飲用水,要喝水只能在實驗室外的指定區域。“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內部管理非常嚴格,設有嚴格的門禁,進出不便。設備組裝期間,大家都主動加班加點,減少喝水次數,長時間待在實驗室里工作。7個人的組裝團隊中有5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唇裂、咳嗽、發燒。”龍雷明說。
南方科技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朱金龍認為,真三軸壓機的研發成功,是我國高壓裝備行業近30年來最重大的技術突破之一,是我國首臺能同時產生超高壓、高溫、偏應力的大科學裝置。它可應用于新材料表征、油氣資源開采(可燃冰、頁巖氣)、滲流力學、巖石力學、地震模擬、地質勘探等領域,有助于推動我國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桂冶公司總裁卿毅春表示,公司將以正式交付真三軸壓機為契機,持續開展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加快發展以六面頂高溫高壓液壓機為代表的金剛石(鉆石)生產裝備,加強新型大腔體鍛造式六面頂液壓機的研制,助力桂林裝備制造業發展,并為中國人造鉆石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