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I Do關閉近百家店鋪,裁員近三分之一,拖欠員工工資、拖欠供應商錢款的消息頻頻曝出。似乎是為了給吃瓜群眾一個故事的結局,今年1月母公司恒信璽利宣布破產重整,網絡一片嘩然。這一事件似乎預示著整個鉆石產業暗暗潛伏的危機。
01、營銷愛情,巨頭操縱全球市場
2022年年底,一則“女子3000元賣不掉原價2萬鉆戒”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這位女性因急需用錢決定將自己的婚戒當掉。然而當初花費2萬元購買的周大福鉆戒,凈值竟然連3000塊都不到。
網友紛紛調侃“怪不得鉆石恒久遠,砸在手里可不就恒久遠了嗎”“周大福自己店里換購都值不了幾個錢”“這三千塊恐怕也是白金戒托的價吧”……
這位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就在今年1月,安徽一網友想要賣掉十六年前花三四千,十年前花費14000元購買的兩個鉆戒,被開價180元。
為什么購買時如此昂貴的鉆戒賣出時會一文不值?因為鉆石的所謂“價值”原本就是資本生造出來的“神話”而已。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鉆石的成分就是碳元素,在自然界里很常見,按理說鉆石也就稱不上多稀罕,那這一礦物究竟是怎么成為全世界追捧的天價寶物的?
早年間,由于開采技術有限,寶石級的鉆石非常稀有,每年的產量僅僅只有幾公斤,所以鉆石只是皇室、貴族等上流社會的奢侈品。
但是1870年,南非的礦工意外發現了一個大鉆石礦,于是財富變成了事故,而資本又讓事故變成了故事。多家鉆石開采商認為,若正常開采,這個大礦可馬上向全球供應大量鉆石,也必然會大大拉低鉆石價格,于是幾家巨頭緊急商議,聯合成立了戴比爾斯鉆石公司,這家公司壟斷了全球80%的鉆石礦,控制開采量,以延續鉆石的“稀缺性”。
同時,他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商業計劃”,將鉆石和愛情捆綁在一起,大肆宣揚鉆石的堅硬品質就象征著堅貞不渝的愛情,并通過影視作品、廣告宣傳甚至講座、沙龍等各種活動不斷給全世界的年輕人洗腦。就這樣,幾家巨頭把鉆戒硬生生捧上了全世界的婚禮圣壇,讓一代又一代新人堅定不移的相信只有鉆戒才配得上他們的愛情。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全球鉆石價格暴漲。
直到上世紀60年代,人工鉆石戳破了這一謊言。
02、天然不及人工,資本騙局破滅
1963年12月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誕生。1965年8月,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面頂壓機安裝完成,第二年批量生產了1萬克拉人造金剛石。
毫無疑問,這一舉動震驚全球,人們第一次意識到,這一天然稀罕物其實可以在工廠里量產。
1968年中國人造金剛石產量已達到6萬克拉。到了21世紀,中國制造已占據全球人造鉆石90%的市場,一年能生產200億克拉的鉆石。
操縱市場的巨頭們當然要想出對策,他們不停地貶低人造鉆石,稱其為廉價的工業品,缺乏天然屬性,同時利用中國量產的工業鉆與天然鉆精加工后的品質差異來宣揚天然鉆的稀缺價值,貶低人造鉆石的價格。
一開始,人們接受了這一理念,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造鉆石的品質越來越好,中國的人造鉆石切工技術最終戳破了壟斷巨頭的一直以來貶低人工鉆石的借口——純度和刻面。中國制造的鉆石十八刻面已然不是什么難題,純度、色澤和質地比天然的還好,甚至是專業珠寶匠也很難區分兩者。
更重要的是,人工鉆石價格低廉?!?020年全球鉆石行業報告》指出,人造鉆石和天然鉆石的價格比率從2016年的80%下降到了2020年的35%;到2021年培育鉆石零售價占天然鉆石價格的比例更是下降至30%,培育鉆石批發價占天然鉆石價格的比例低至14%,且未來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造鉆石出現在了珠寶店。
03、結清醒消費時代到來
能夠量產的物件當然談不上什么保值作用了。這一點,商家要比消費者清醒地更早,這也是為什么鉆戒想要再次賣出時價格會遠低于購買價格,其保值屬性完全無法和黃金相比。
就像紙包不住火,這一認知最終會傳導給消費者。就如前文提到的兩則新聞,經此一事,相信鉆石神話在他們本人和眾多網友心目中也徹底破滅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鉆石與愛情的這一傳說,其實只不過是資本營造的一場驚天“騙局”。而自己花費巨額血汗錢買回來的愛情象征,也不過只值幾百塊。
至于鉆石真的能保證自己的愛情恒久遠嗎?看看很多曾大秀鉆價的明星們的婚姻就知道了。愛情的恒久與柴米油鹽有關,與經營相處有關,與共同的價值觀和信仰有關,和鉆石真的沒多大關系。
市場數據更能說明這一事實。恒信璽利財報顯示,2022上半年的凈利潤只有704萬元,對比2018上半年和2019上半年的過億凈利潤,以及2021上半年的6190萬元,去年的恒信璽利業績可以用“崩塌”來形容了。
另一鉆石品牌巨頭DR的母公司迪阿股份的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0.13%,凈利潤下降了20.62%。
顯然,I Do的坍塌絕非行業中的個例,無論是因為神話的破滅,還是因為技術的發展,抑或是結婚人數的下滑,鉆石產業似乎在面對一場無論如何也躲不過的危機,而身處其中的企業也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在這場激流中重新殺出一條生路。
婚戀不再相信鉆石,但是依然認可黃金。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全年黃金消費需求出于近幾年的低谷。2021年全年,我國黃金消費量1121噸,同比增長36.5%,已恢復致2018年高點附近。
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尤其在防疫政策改變后,中國黃金進口強勢反彈,12月進口量達157噸,全年共進口1343噸黃金,同比大漲64%,創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這種強勢反彈延續到了今年1月。
也許很多網友還對今年春節期間各大黃金珠寶門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印象深刻,顯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拋棄鉆石,擁抱黃金。中國黃金協會稱從中國農歷新年到元宵節的15天內,中國黃金消費同比增長了18%。
這一趨勢早已引發周大福等老牌珠寶企業的重視,近年來紛紛改變商業策略,將重心從鉆戒上轉移到了黃金及其它珠寶業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