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材料上漲影響,機床企業利潤空間降低,機床訂單受到影響。隨著疫情趨于穩定,兼之原料市場回落,機床下游市場開始復蘇,機床消費有望得到拉動。
從短期看,上海、吉林這兩個國內重要的汽車生產制造基地正在逐步恢復生產。據早前報道,一汽在吉林長春5大主機廠全部復工;通用汽車、上汽集團被列入上海《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臨港新片區已把特斯拉列為“必需復工的停產企業”。汽車行業正在加速復工復產。
從數據來看,4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受此影響,1-4月的汽車產銷量也有所回落,分別完成769萬輛和769.1萬輛,同比下降10.5%和12.1%。
中汽協方面判斷,從目前情況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正在逐步好轉,相關企業有必要奮力搶抓5月和6月關鍵窗口期,彌補損失的產銷量,預計汽車產業全年有望保持穩定發展。而汽車行業的復蘇也將成為拉動機床消費的有利因素。
從長期看,機床下游市場需求巨大。
首先,傳統汽車行業正在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市場潛力巨大。據預測,到2026年,我國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36萬輛。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在平臺、結構、動力等方面截然不同,其特定的電池、電控、電機以及智能化部件等零部件均需要重新定制開發,屆時將會對機床需求產生明顯的推動作用。
其次航天航空及相關產業發展迅速。2021年中國航空航天行業市場規模達到8933億元,同比增長7.11%。隨著航天航空技術發展,對高端機床的需求正在急劇上升。大型、高速、精密、多軸和高效數控機床未來將在航天航空領域占有更多市場。
最后,3C數碼產品迭代拉動機床消費。作為機床行業的重要下游,3C數碼產品的迭代更新有望帶動機床消費。根據IDC預測,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增長5.3%,達到13.5億部,預計2023年及以后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3.5%左右。同時隨著5G技術的全面下沉及終端產品進一步豐富,5G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據IDC報告,2021年5G設備的出貨量增長率達到117%。未來,5G相關技術將成為促進機床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縱觀全年,機床行業依舊會承壓前行,但壓力中也不乏動力。
數據顯示,2022年3月和4月采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49.5%和47.4%,均低于枯榮線,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均出現下滑趨勢。作為制造業景氣度的晴雨表,PMI下降也反映出近兩月經濟發展的壓力。
對于企業來說,既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壓力,積極調整企業發展戰略,以前瞻性的眼光謀劃產品及服務布局,也要看到當前壓力的“短期性、外在性”。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產循環改善,尤其是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發力,將有助于提振企業信心、改善企業經營,推動工業生產持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