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同時取消長期實行的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
加快電價改革勢在必行
前一段時間,由于供給端與需求端的不匹配,煤炭價格快速上漲,而燃煤發電成本由于無法通過市場向終端用戶傳導,電力供應緊缺,多地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從供給端來看,今年前9個月原煤產量同比增長約6%,剔除春節及去年基數偏低等因素的影響,今年國內原煤產量實際增長幅度偏低,煤炭增產相對較慢。進口補充方面,煤炭市場供給受到海外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進口量減價增的狀況,煤炭進口數量遠低于往年同期,進口價格也快速上漲,直接影響到南方部分地區煤炭的正常供給。
從需求端來看,由于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電力消費增長較快,加之天氣轉冷等因素,供需水平的不匹配導致前期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如廣東省內多地工業企業被要求“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開一停六”錯峰用電。
前期出現的較大范圍電力供應短缺、拉閘限電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由于燃煤發電不足,但深層原因是長期存在的“市場煤”與“政府電”的矛盾,由于煤炭價格的合理上漲導致的發電成本難以通過電價“順”出去。因此加快電價改革勢在必行。
此次電價改革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這次改革方案中堅持了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即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仍然是由電網企業保障供應,繼續執行目前價格水平不變。
二是高耗能行業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這次改革明確了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的幅度限制,也就是說,高耗能企業的交易電價允許上浮更多。雖然對于高耗能企業而言,可能面臨著用電成本大幅上升的風險,但是,這也有利于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激勵高耗能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消化電價上漲的影響。
三是關注區域電力市場交易,促進電力資源在區域間或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10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印發《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定價辦法》(以下簡稱《定價辦法》),進一步提升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核定的科學性、合理性,支持新能源跨省跨區消納,更好服務區域電力市場交易,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區域范圍內優化配置。
對磨料磨具企業的影響
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此次電價改革,勢必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對磨料磨具行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大浪淘沙,始見真金”,能夠在這場電價改革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勢必是能夠在技術改造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能源利用率的企業,而一些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欠缺的中小型企業或將面臨轉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