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記載,人類從鉆石(天然)開采以來,共采出鉆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采鉆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占17%~20%。20%寶石級鉆石價值相當于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擁有鉆石資源,且年產量在1億克拉左右。
澳大利亞、扎伊爾、博茨瓦納、俄羅斯、南非是產量在前五位的國家,這五個國家的鉆石產量占全世界鉆石產量的90%左右。
根據近兩年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天然鉆石儲量約有25億克拉,其中澳大利亞6.5億克拉,扎伊爾5.5億克拉。按開采水平,現有儲量只能開采25年。
隨著鉆石礦藏資源的枯竭,培育鉆石正在彌補天然鉆石的供應短缺。
而從科學角度來看,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沒有區別,都是碳元素構成,硬度也都是摩氏10,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沒有區別,但最關鍵的是還是消費者的認知。
培育鉆石近兩年的發展速度極為驚人,不僅因為本身價格相對天然鉆石低很多,更是因為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和意識的改變。
根據安特衛普世界鉆石中心(AWDC)和貝恩咨詢公司(Bain&Company)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球鉆石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培育鉆石市場再次增長15~20%,中國和印度的生產商是主要推動力。2019年,培育鉆石的產量也增加了15~20%,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中國。
美國是當前最大的培育鉆石消費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80%。中國目前是培育鉆石的第二大市場,約占全球的10%。
培育鉆石對消費者的關鍵吸引力在于低價,可以花同樣乃至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大的鉆石,目前市場上培育鉆石的價格大約為天然鉆石的60%左右,未來會更低。
但對于珠寶商和珠寶零售商來說,還是基于培育鉆石的高利潤吸引力。
在接受MVI調查中,有95%的珠寶商認為經營培育鉆石的利潤更高。其中有78%的珠寶商認為,經營培育鉆石的利潤,比經營天然鉆石高16%至40%。
就連全球最大的鉆石開采商戴比爾斯也在2018年9月推出了合成鉆石品牌"Lightbox Jewelry",通過強化培育鉆石適合日常佩戴的意識,意在將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分開。
據訊,Lightbox正在積極擴大產能,該品牌位于美國俄勒岡州(俄勒岡州擁有相對廉價可靠的電力和高科技勞動力,這兩點對于生產鉆石必不可少)格雷沙姆的一家新制造工廠已正式投產,工廠建設耗資9400萬美元,一旦全面運營,每年將生產約20萬克拉的實驗室培育鉆石,使其培育鉆石的生產能力提高約10倍。
Lightbox品牌銷售的格雷沙姆寶石,每克拉售價僅為800美元。一顆類似的天然鉆石可能會達到每克拉3000美元到6000美元之間。
相關技術進步使得實驗室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基本沒有區別。實驗室可以用先進的設備來分辨,但肉眼根本無法分辨。
Lightbox的首席執行官Steve Coe直言,“只有培育鉆石才能真正創造較大的增長機會,因為它讓消費者更頻繁地購買鉆石?!?/p>
此番押注培育鉆石,對于一直強調天然鉆石價值的De Beers而言是一個巨大轉折。有分析認為,De Beers此舉押注培育鉆石不會削弱其天然鉆石核心業務。
近年來,價格不到高品質天然鉆石的十分之一的培育鉆石一直在蠶食著天然鉆石的市場份額。據國際鉆石發展協會IGDA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66%的千禧一代表示在購買婚戒時會考慮培育鉆石。
盡管De Beers等鉆石巨頭試圖向市場重申天然鉆石的價值,但是在勢不可擋的消費觀念變化面前,De Beers不得不調轉方向。
隨著培育鉆石產能的提高,De Beers正在增強Lightbox的渠道能力,Lightbox品牌與美國珠寶零售商 Blue Nile合作推出了一組價格在450美元至1600美元之間的珠寶系列,這也是該零售商首次出售培育鉆石。
培育鉆石的確可能會削弱利潤更高的天然鉆石市場,但是在聰明的市場營銷策略下,二者不是沒有機會共存。
從全球鉆石市場的形勢來看,De Beers已經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妥協,來重新激活市場對于鉆石產品的渴望。
De Beers希望人們繼續為特殊節點購買天然鉆石,如訂婚或重要的周年紀念日,而將培育鉆石用于日常生活中。
據數據,截止6月全球五大鉆石生產商的過剩庫存價值已達到35億美元,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可能增加到45億美元,相當于全球鉆石原石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直言,鉆石礦商面臨著價格疲軟和銷量大幅下滑的雙重打擊,其規模堪比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疫情加劇了鉆石行業早已存在的危機。今年上半年De Beers僅實現盈利200萬美元,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上半年凈利潤暴跌75%至4.71億美元。今年第二季度,De Beers與Alrosa的原鉆銷售合計只有1.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1億美元。
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銷售季度,De Beers的銷售額從去年同期的5.44億美元降至4.25億美元。2019年全年業績受挫嚴重,全年凈利潤同比大跌逾50%至5.58億美元,創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不及2014年峰值18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鉆石原石供過于求,成品鉆石過多,價格不斷下跌,給開采鉆石的企業及切割、拋光和交易鉆石的整個產業鏈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形勢下,留給鉆石巨頭的選擇和時間都不多了。
貝恩公司預計,全球培育鉆石市場規模到2023年或將達到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2億元。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培育鉆石生產國,已經連續十五年位居世界首位,最近幾年的產量甚至占到世界總產量的90%,達到年產200億克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正在改變世界鉆石行業格局。更有市場觀點認為,中國的培育鉆石可能會徹底顛覆全球市場。
市場需求將會繼續推動人造鉆石行業發展,這給中國培育鉆石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但目前中國生產的培育鉆石以出口為主,大多數國內消費者在購買時還是傾向于天然鉆石。
有很多消費者認為培育鉆石就像假貨仿品一樣,甚至寧愿選擇價格更低的鋯石。
可見,要讓中國消費者普遍接受人造鉆石珠寶,未來還需要一個較長的市場培育過程。
不過隨著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消費意識的崛起和改變,對于培育鉆石的接受度也會越來越高。
作為消費者的你,是否愿意購買培育鉆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