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材料產業與資本的“愛恨情仇”大戲正在不斷上演。在這背后,中國新材料產業正以年均25%的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各路資本也不甘示弱,頻頻發力,意圖搭上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產業與資本的“愛恨情仇”大戲正在不斷上演。在這背后,中國新材料產業正以年均25%的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各路資本也不甘示弱,頻頻發力,意圖搭上新材料產業這條正駛向遙遠藍海的“巨艦”。
9月13日,南京,“2016·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新材料項目路演專場。
臺上,30余個新材料項目逐一上臺亮相,進行融資推介;臺下,數百位來自國內各大投資機構的高管及投資經理、新材料上市公司代表和各大新材料產業園區的負責人正聚精會神的專注聽講,生怕會錯過某個極具投資價值的新材料項目。
每位新材料項目的路演嘉賓在走下演講臺時都毫無例外的收到了大把來自投資機構的名片,若非主持人的多次提醒,會場已經變成了新材料項目交易大市場。
茶歇時間一到,多個路演項目的嘉賓已經被眾多投資者圍了個水泄不通。咨詢項目技術、進展情況,有的投資者甚至直接詢問項目所需投資額度等等。
“我們這個新材料項目技術上完全可以媲美國外同類產品,成本卻能比國外產品低一半左右。”一位剛剛路演過的新材料項目負責人告訴新材料在線。
盡管前景光明,但該負責人當下卻面臨難題。“產品即將中試,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還要和下游的應用企業對接。”
各路資本對新材料產業的競奪,無疑將解決像這位負責人一樣在內的眾多新材料初創企業面臨的諸多難題。
“我們不僅能為新材料企業和新材料技術提供資金,解決融資難題,還能利用在新材料領域豐富的資源為項目尋找下游應用客戶。”在新材料領域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啟賦資本合伙人王長振博士表示。
郎有情,妾有意,一幕幕新材料產業與資本的碰撞正擦除絢麗的花火。
掘金新材料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加快,新材料產業正迎來發展的歷史黃金期。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整個新材料行業保持著較好的增長速度,2015年新材料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1.44%;2016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9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10%。
新材料行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石,其天然的具有超高的成長性。這一點正在被市場和資本所認可。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新材料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產業和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正進入快速增長期,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產值達2.5萬億。

“2012年工信部印發了新材料十二五發展規劃,這也是我國第一部關于新材料的五年規劃,規劃里,第一次明確了新材料概念。”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綜合處處長常國武在“2016·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上表示, 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新材料定位,將新材料列入了國家級定位,這也是國家將新材料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推廣,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正如在國家發改委搞技術產業司、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和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所編撰的《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2015)》一書中,開篇即對新材料產業的重要性做了描述。“新材料研發水平及產業化規模已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是被世界公認的21世紀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
但我國新材料產業在關鍵材料、創新能力、政策支持等諸多方面還存在不足。
常國武認為,中國新材料產業仍然處于培育階段,但是創新鏈條不完整,管理體系不健全,生產力分散,新材料一直是制約制造強國的很重要的因素,面對當前形勢,需要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大力推進信息材料創新發展,使其能夠擔當起為經濟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重任。
而與資本的對接無疑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新材料行業發展各個階段,都有資本介入其中,為新材料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常國武表示,要重點發揮國家新材料發展,專家委員會作用,為行業規劃,產業政策,重大工程提供咨詢便利,鼓勵設立新材料投資基金,支持新材料的推廣,引導支持天使投資人,創新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新材料發展,在境內外融資,發行債券等。
數萬億的市場規模,龐大難以預計的應用空間,新材料產業正被各路資本加速擁抱。
競奪大戲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之年,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此背景下,新材料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將成為突破工業轉型發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瓶頸,促進資本和產業深度融合的一次創新。
“資本并購是國際材料行業巨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內新常態經濟形勢下,并購+再融資成為必然選擇。”新材料在線CEO趙文豐博士認為,對比國外新材料國際巨頭,國內的新材料企業呈現小而散的明顯特點,其新產品開發周期長,研發費用高,技術風險大,使得企業投入謹慎,產品創新和更新速度慢,所以融資、并購等資本手段是國內的新材料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
正如一位新近掛牌新三板的新材料企業董事長所說,“企業的生產規模若只是依靠企業自有資金來撬動,那么生產經營將面臨現金流瓶頸,因此需要拓展融資渠道,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在初期,股權融資是最有活力的。”
這一點也得到了投資機構和眾多新材料上市公司的實質性贊同。
據新材料在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由各地方政府主導或者投資機構、新材料上市公司發起成立的新材料產業基金已經超過了二十余個。
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發起,聯合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等其他投資主體共同出資設立了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6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采用有限合伙制,按照市場化原則獨立運作。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等市場潛力大、產業基礎好且符合產業發展趨勢的重點領域。
云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黃小榮近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表示,到2020年,云南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增加值超過6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速20%左右。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黃小榮透露,建立云南省新材料產業基金。在云南省重點產業基金下面,通過向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省內重點企業等定向募集,發起成立八大產業子基金、并購基金、國際產能合作基金,形成“8+2”的新材料發展子基金群,通過子基金群支持新材料產業,推進國內外并購重組。
而在去年8月份,甘肅新材料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也正式揭牌。
據了解,甘肅新材料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是由中央財政、甘肅省財政廳、甘肅電投集團、蘭州新區投資控股公司、白銀有色集團等共同發起的封閉式基金,基金規模2.5億元,主要投資領域為甘肅省新材料產業領域的優質項目,按照市場化的方式運作,通過股權投資模式,扶持新材料產業中處于初創期、早中期的創新型中小型企業。
同時,包括中國寶安、硅寶科技、安泰科技、久日新材、紅宇新材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紛紛參與設立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意圖在這場新材料的資本競奪中“先聲奪人”。
新材料的資本競奪正進入白熱化。
“愛恨情仇”
“并不是所有的新材料項目都能夠得到資本的青睞,以我們為例,就更偏愛中后期項目,也就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營收規模,最好是有了凈利潤。”一家有著新材料上市公司背景的投資機構投資總監告訴新材料在線,初期項目風險偏大,雖然后期項目估值會高一些,但風險卻小了很多。
這也讓新材料和資本的這場“愛戀”大戲多了幾分“仇恨”。
曾成功投資多家新材料企業并實現順利退出的科盛股份董事長郭佳瑩表示, 科盛股份對新材料企業就有四大篩選標準。“首先是技術壁壘要高,同時市場能力要強,就是有良好品牌運營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第三要運營能力好,最后就是要資本意識足夠。”
“啟賦資本新材料投資以創新材料和進口替代為投資主線,偏重于概念期、導入期、成長期的新材料。”在談及投資人關注點時,王長振博士認為,成長性是投資的靈魂。
新材料產業與資本,本應是一個為了共同目標的利益聯合體,但如何使雙方都能獲得彼此的利益,互相促進,最終實現雙方的價值最大化,卻是十分微妙的事情。
資本從來都是雙刃劍。它既可以讓企業踏上高速發展的黃金大道,但也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資本“綁架”創業者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正如王長振博士所言,“企業是企業家的,投資者應該尊重企業家,投資其實就是服務,定位長遠格局,除了資金注入,更應該提供增值服務,讓資本和企業共同成長 。”
而資本的退出也成了目前新材料投資者面臨的一大難題,IPO、新三板掛牌、并購退出等手段中,IPO從目前看來是新材料投資者最喜歡,利潤也最為豐厚的退出手段。
但國內IPO對企業的營收、經理等存在諸多要求,加之時間較長,能夠通過IPO退出的投資者也屈指可數,新三板又交投冷清,并購退出無疑是目前最為可行的渠道。
“在國外,超過六成以上的投資是通過并購實現盈利退出。”有機構投資者告訴新材料在線,目前在國內,這一渠道卻并不暢順。
對于投資者而言,如何選擇并購退出的時機、如何挑選合適的買方、如何進行并購過程管理等,都考驗其智慧。
科盛股份投資的中廣核俊爾就成功通過并購實現了曲線上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