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來對于多晶硅與單晶硅之爭有升溫的趨勢。硅有晶態和無定形兩種同素異形體。晶態硅又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它們均具有金剛石晶格,晶體硬而脆,具有金屬光澤,能導電,但導電率不及金屬,且隨溫...
近來對于多晶硅與單晶硅之爭有升溫的趨勢。硅有晶態和無定形兩種同素異形體。晶態硅又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它們均具有金剛石晶格,晶體硬而脆,具有金屬光澤,能導電,但導電率不及金屬,且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導體性質。當熔融的單質硅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排列成許多晶核,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則形成單晶硅。如果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形成多晶硅。
雖然多晶硅與單晶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物理性質方面,例如在力學性質、電學性質等方面,多晶硅均不如單晶硅。但在這些年,多晶光伏借助成本優勢,逐漸發展成為了光伏應用的主流。
過去幾年,我國多晶硅產業走上了“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之路。2007~2011年,我國多晶硅年產能從0.45萬噸猛增到14.6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39%。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跌,國內多晶硅企業陷入大規模停產的窘境。據統計,截至2013年上半年,國內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6家尚在開工生產,其余企業全部關門歇業,開工率僅為24%。2014年以來,我國多晶硅行業呈現全面復蘇和平穩增長態勢。目前,國內在產的多晶硅企業有效產能在每年15萬噸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行業實現銷售收入95.8億元,同比上升144.8%,實現利潤約6億元,新增投資約65億元。
隨著全球光伏產業需求加快,多晶硅市場行情逐漸回暖,國內企業重拾信心紛紛復產、擴產,規模較大的在建、擬建項目不斷涌現,投資熱潮再次襲來。但同時,業界專家給出警告:多晶硅行業“重整河山”如火如荼,但不能忘記“舊傷”之痛,否則將有可能再次進入新一輪的困難期。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對于單晶產業鏈的投資熱情逐漸升溫。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單晶裝機約8.5-9GW,占全球光伏裝機的22%-23%,相比2012年占比基本維持平穩。但是,如果不考慮中國市場主要使用多晶拉低了整體水平的因素,則單晶占比超過30%,相比2012年25%左右的水平明顯提升。隨著單晶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產品轉化率上不斷突破,以及單晶在分布式光伏發電上的應用優勢,有業內人士稱,未來單晶有望實現對多晶的逆襲。
繼“晶硅與薄膜之爭”之后,或許“誰將領導光伏市場,單晶還是多晶”之類的爭辯又要來洗腦了。但筆者覺得,單晶硅與多晶硅之爭本就不是一場戰爭。多晶硅與單晶硅,嚴格說來可以是不分家的,畢竟都屬于晶硅,而且所承擔的作用相差無幾。單晶硅的崛起是一種必然,多晶硅最大的優勢便是成本優勢,而成本下降空間是有限的。至于誰將戰勝誰,筆者并不這么去比,而是看當時的技術水平與項目需求來做選擇。價廉物美的東西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