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各縣環保部門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更好地為當地企業服務,市環保局依照“依法依規、能放都放;責權統一、強化監管”的原則,把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區域內的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設施等項目的環評審批權限以及釀造、電鍍、冶金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到三縣,同時取消三縣范圍內國家、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省級綠色學校(社區)創建活動的市級初審,通過擴權強縣來提高各級環保部門的主動性,使三縣環保部門在市環保局的幫扶、指導、監督下,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對于有利于經濟轉型的重點項目,我市各級環保部門主動靠前服務,建立了重點項目決策提前介入機制,主動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根據產業政策、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和排污總量控制要求,及時提出環保建議。在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前提下,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支持高新技術、服務業類的重大建設項目,對于列入國家、省擴大內需“十項措施”、我市重大項目計劃、申請專項資金、上市募投的建設項目,開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通過優化完善指導服務機制,市環保系統主動做好企業上市輔導期間的環保指導工作,推行企業環保聯絡員制度,定期了解環保需求,提供服務。對一度環境行為評級較低而又積極整改、成效明顯的企業,實行企業環境信用修復機制,為其在獲得信貸支持等方面創造條件。為減輕企業負擔,市環保系統加強了監測收費工作的監督管理,并積極督促環保中介機構落實技術服務收費規定,統一按基準收費標準的70%收取,對重大項目、困難較大企業則根據實情幫助其爭取更大幅度優惠。
將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間縮短為20個工作日,試生產審批時間縮短到15個工作日,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審批時間分別縮短為7個、5 個和1個工作日等。為了提高環保行政審批效率和環境管理工作水平,市環保系統實行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審批”的窗口式標準化管理,在原有縮短行政許可時限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承諾時限。目前,排污證許可、危險廢物省內轉移年度計劃審批、環境體系認證核準時間等一系列行政許可時限均得到較大幅度的縮短。
為提高對企業的服務質量,市環保系統對執法人員開展了培訓,培育其技術服務技能,深化他們在依法行政基礎上的合理行政和以教育整改為主的執法理念,寬嚴相濟,進一步體現行政執法糾正、規范企業環境問題的目的。為了幫助企業完成達標排放,我市各級環境執法人員,邊執法邊指導,主動對存在違法排污問題的企業進行回訪,找原因、答問題,提供意見和建議,努力幫助企業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效果整改到位。同時通過定期發放通知單、發送短信提醒等服務,督促企業排污改造進度,幫助企業盡快擺脫困境。市環保局相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以前企業對環境執法人員都有所顧慮,而現在他們對執法人員十分歡迎。因為他們明白執法不是目的,執法效果才是重點,只有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才能生存并發展起來。”
此外,市環保系統多次為企業治污設施操作人員提供技術培訓,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及污染防治需求,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引進我市急需的重要環保技術裝備,重點開展一系列環境重點難題的技術攻關,加強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排污系數的研究。同時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為各縣區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以及企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輕的工程項目爭取國家與省級各類專項資金投資和補助,去年全市共爭取國家、省各類環保專項資金逾2000萬元,為我市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