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俗稱“金剛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鉆石,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是生產磨具磨料、電動工具等五金工具必不可少的原料。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在我國已經形成河北石家莊、江蘇鎮江、福建泉州、湖北鄂州并列的國內金剛石工具產品四大制造基地與集散中心。
河北石家莊——龍頭企業帶領下的突飛猛進
石家莊市是全國金剛石工具制造基地之一,目前,全市大小金剛石工具制造企業約有100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有40家,超過億元的企業有3家。據不完全統計,石家莊市金剛石工具行業從業人數在萬人以上。產品主要以建筑裝潢類的小鋸片、工程薄壁鉆頭、燒結磨盤等為主,全市金剛石工具年產值10億元以上。
據了解,石家莊市金剛石工具整體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為輔,其中國內市場遍布全國各地,市場占有率10%以上;國外以歐美等發達國家為出口方向。石家莊市年產值億元以上的金剛石生產企業有三家:石家莊博深工具有限公司、河北富世華冀凱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和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有限公司。
石家莊市出口金剛石工具以鋸片為主,據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預計,金剛石鋸片國外市場容量已達到人民幣250億元,近幾年的海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出口金剛石鋸片應該在3億美元左右,約合20億人民幣。因此,國外市場的結構性空間還很大,出口前景十分廣闊。
在龍頭企業的發展帶領下,石家莊金剛石工具產業突飛猛進,在全國占據了無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石家莊市的金剛石相關產品無論是行業的技術與裝備水平,還是產品品種的專用化與系列化水平以及產品的性能質量水平,都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提檔升級勢在必行。
江蘇鎮江——中國鋸片之鄉
鎮江丹陽是有名的“中國鋸片之鄉”。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的丹陽出口五金工具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其原材料、成品生產、銷售、運輸倉儲已形成一條龍產業體系。據悉,后巷五金工具類企業總計約300-400家,以后巷為主的整個丹陽市年產麻花鉆近30億支,金剛石鋸片6000多萬片,是亞洲最大的金剛石鋸片、鉆頭生產基地,鉆頭所需的高速工具鋼產量則占全球的二分之一。
與石家莊金剛石工具產業發展類似,丹陽五金工具產業也擁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即天工國際與飛達集團,其中,天工國際還于2007年8月成功登上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
雖有兩大龍頭企業“開天辟地”,但總體來說,丹陽工具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多以中低檔為主,市場競爭力不強,利潤薄弱等。面對嚴峻的形勢,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已成為丹陽鋸片目前的首要任務。
福建泉州——產業鏈上的再一次“分裂”
對外界來說,泉州最為出名的工業項目當屬“石材”,這里擁有全國最大的石材生產及加工基地。正是由于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當地金剛石鋸片等關聯產業的發展。目前,泉州金剛石工具產業已經躋身國內主要生產基地,形成了完整、獨立的產業鏈。
作為全國主要的金剛石工具生產基地之一,泉州擁有大大小小100多家金剛石工具生產企業,行業年產值10多億元,銷售數量和銷售額均以每年22%以上的幅度增長。
但就是這樣一個勢力龐大的經濟體,卻沒有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生產廠家規模較小、產業技術原始創新匱乏、創新人才嚴重欠缺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并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湖北鄂州——中國金剛石刀具第一鎮
相較于前三地來說,湖北鄂州的金剛石刀具則顯得格外年輕。鄂州的金剛石刀具產業主要集中在燕磯鎮,而該鎮產業的發展則源于外出老鄉帶回來的技術。
1980年,張忠明從鄂鋼集團下海做石材生意,但當時切割用的金剛石刀具都從日本進口,價格昂貴。經過近一年的努力,他研制出獨創的金剛石刀具并辦起了鋸片廠,這種技術在燕磯鎮也得以“擴散”,從1988年開始,眾多掌握了生產技術的燕磯人也開始各地投資辦廠,并在廣東云浮、福建水頭、山東萊州等石材產地形成了3個“燕磯刀具鎮”。
據了解,金剛石刀具產業的從業人員過萬人,大小企業700多家,人造金剛石刀具產品占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人造金剛石刀具生產基地,燕磯鎮也因此被確認為“中國金剛石刀具第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