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光伏產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但2010年國內裝機量僅為400MW,僅為全球裝機量的2%,也不足國內電池產量的5%,產出與應用存在巨大虧空。
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具有高收益增長空間,已成為企業戰略轉型的首選。特別是2010年光伏行業的高回報率,使得我國一些大型企業也紛紛將業務向光伏領域轉移。同時,2011年也是我國“十二五”規劃元年,基于光伏產業對地方GDP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將光伏產業列為該地區“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之一。
然而,企業和各地方政府對光伏產業的持續投入,不可避免地引發一些問題:首先是巨大的產能將有可能導致更多的貿易保護舉措。
“未來能夠引領新能源經濟的國家,也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句話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在歐美國家對我國的貿易保護色彩越來越重的今天,我國光伏產業在全球壓倒性的產能/產量,勢必會激起歐美國家更多的貿易保護舉措,如2010年美國對我國新能源行業發起的301調查,法國環境部長公開表示反對進口中國光伏組件等,特別是在我國電池組件95%主要依賴出口,國內市場尚未啟動的情況下,當受到國外貿易糾紛或其他外部因素影響時,將會對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據全球咨詢機構預測,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約為20GW,而在供給方面,單我國2010年的光伏電池產能就已高于這一目標。而各地方政府利用“十二五”規劃這一時期,出臺各種財稅、土地等優惠政策,將會進一步催動各種資金要素持續投入到光伏產業中,供大于求將不可避免。
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和應用發展嚴重失衡。我國已經是生產制造大國,2010年光伏產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但2010年國內裝機量僅為400MW,僅為全球裝機量的2%,也不足國內電池產量的5%,產出與應用存在巨大虧空,我國在光伏應用市場仍未完全打開。光伏發電和常規發電的高價差、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發電企業與電網工程的不協調等因素制約了其在國內市場的發展。雖然預計全球對于光伏應用的政策支持將會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但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將會給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要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的持續增長,除了光伏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競爭力之外,還需要來自政府政策的支持,以規范行業發展,幫助國內市場快速啟動,以降低整個產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