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部工業區遭受重創可能導致A股短期震蕩重建有望提振全球貿易
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大規模海嘯,除帶來大量人員傷亡外,對處于復蘇中的日本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造成強大的沖擊波。
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復蘇進程將受到何種影響,全球經濟是否會被波及,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又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引發關注。
日本經濟
汽車業損失最嚴重
鑒于地震及海嘯等次生災害造成的損失仍在持續發生,高盛董事局主席吉姆·奧尼爾說:“目前還很難判斷損害范圍和損失金額。”不過,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受地震和海嘯沖擊的直接損失。雖然這次地震的重災區東北部地區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業區,但該地區也集中了汽車、核電、石化、半導體等眾多重要產業工廠,該地區經濟規模占到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左右。目前來看,汽車業遭受損失最為嚴重,據日本共同社13日報道,日野、三菱、豐田、本田、尼桑、大發等8家日本汽車制造商14日起將暫時關閉在日工廠,原因是零部件供應震后受阻。
其中,日本三大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一共有22家工廠已經關閉。記者從上述三家企業的中國公司處獲悉,災難發生正處周末,中國公司處雖然與總部取得了聯系,但具體的受損情況還沒有詳盡的數據公布。至于何時恢復生產,要視災情而定。
據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停產的三家日本車企,包括雷克薩斯、英菲尼迪及謳歌品牌。其中,豐田進口量排名在第三位,僅次于奔馳及寶馬。而日產和本田則較少,排在前十名之外。
其次,地震將導致供應鏈危機。雖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廠商并未受到災難性損害,但由于地震導致交通中斷,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成品也無法運至機場或港口。由于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因此供應鏈危機將在數月內給日本廠商乃至全球廠商帶來損失。
財政狀況將更加惡化
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正值日本政府與財政赤字進行艱難斗爭之際。目前日本債務已占到GDP的200%左右,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都高。而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必然追加預算,這無疑將使日本的財政狀況更加惡化。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1月下調了日本的長期債務評級,而穆迪上個月也將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前景下調至負面。分析人士擔心,大地震將加劇日本債務風險,并提高其政府融資成本。
經濟可能呈現“V”形反彈
去年,日本經濟強勁反彈,全年GDP實際增長3.9%,創20年來最快增速。不過其經濟增長主要由第一季度帶動,后三個季度經濟低迷,第四季度實際GDP甚至環比萎縮0.3%。經濟學家原本預期,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將會重拾增勢。
由于日本國內眾多工廠停工,電力短缺,加上消費信心受挫,短期內日本經濟將遭受重創。德國商業銀行日本問題專家沃爾夫岡·萊姆說:“日本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仍將出現小幅萎縮。”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籟思認為,短期內日本經濟存在滯漲風險。
但此后,隨著重建工作的開展,日本經濟可能呈現“V”形反彈。1995年神戶地震后,日本經濟即呈現此種運行軌跡。野村證券紐約首席經濟學家大衛·雷斯勒說,來自政府、保險、私企、個人等多領域的資金將投入到重建過程中,這將創造就業,地震中受到重創的能源、建筑領域會得到極大提振。一些分析人士預計,日本未來三個季度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將回升至3%。
農產品和食品供應明顯不足
大地震導致日本農產品和食品物流受到很大影響。記者13日在東京超市發現,蔬菜、牛奶、面包等商品供不應求,有些甚至全面缺貨,部分批發市場已出現漲價現象。
記者當天走訪了數家超市后發現,農產品和食品等供應明顯不足,蔬菜、乳制品以及金槍魚等日本人需求量很大的海產品供不應求,肉類、面包、干面條等甚至全部缺貨。
日本農林水產省最新發布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報告說,由于地震破壞,除東北地區蔬菜水果市場停止交易外,其他地區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等不能按期交貨現象也十分嚴重。
中國經濟
主要沖擊體現在進口領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作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工業大國和出口大國,日本遭遇的這場大地震,必然對世界經濟和產業產生可見的沖擊。具體到中國,對產業和外經貿的最大負面沖擊,將表現在進口領域。
我國大量進口日本高技術產品、上游中間產品和設備。電子、汽車等一些產業產能利用率可能會因為日本上游中間產品供貨停頓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項目可能因為日本設備生產、交貨流程被打斷而不得不減速。
受影響最大的當數進口日本設備和機電、光學等零附件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從日本的進口要么替代進口來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國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場銷售”產業分工鏈條上的一環,一時間根本就無從尋找替代供貨來源。
除了可能因此受到的波及,日本大地震還意味著巨大的重建需求。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作為全世界建筑市場最大的國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務輸出國,我國相關產業可望從中獲得一定份額。
大陸元器件廠商或成替代者
地震發生后包括索尼、東芝、松下等多家知名日本電子企業先后關閉了相應工廠。專家認為,預計短期內包括內存芯片、液晶面板配套組件等或將短暫缺貨,并對全球電子產業界構成不利影響。
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SEMI)中國平面顯示經理楊韻嬌認為,受此次地震影響,只要是和日本面板廠相關的廠商,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此次受災地區是東芝的制造大本營,制造業務涉及內存和顯示成像元器件,而這兩者均為終端產品的核心器件。由此造成的終端產量減少,會間接影響到對顯示面板和模組的采購量。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部經理高小強指出,日本相關廠商停產或者運輸物流受損難以很快恢復,大陸地區相關廠商可能成為替代者而受益。另外,由于地震對某些家電產品造成較大損害,可能將增加市場需求。
>>公司回應
廣汽集團對生產影響不會太大
前天,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廣汽所產汽車零部件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因此日本地震對于廣汽生產能力的影響不會太大。
據曾慶洪介紹,目前廣汽的車型零部件本土化比例已經達到了90%,雅閣等一些車型更是在95%以上,因此日本地震帶來的運輸障礙不會對廣汽的生產造成太大的影響。至于個別的一些非國產化零部件,也都不是只有日本才能生產,可以通過調整全球供應鏈的方式進行解決。當然這種調整可能會在時間上帶來一些影響,曾慶洪透露,廣汽目前正在調研具體的影響情況。
中國遠洋迄今對公司無影響
昨天,中國遠洋集團上市旗艦中遠控股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明東告訴記者,日本地震迄今對公司無影響。
據悉,中國遠洋是我國主要的遠洋以及近海的航運和物流公司,對碼頭也多有投資,甚至下屬企業擁有天津以及上海到日本的客貨輪,其中,豪華國際客貨班輪“燕京”輪是從事中國天津至日本神戶之間的客貨周班運輸。
對日本地震以及海嘯的影響,明東表示,海嘯主要是對近海有影響,船舶一旦航行在海上,就幾乎不會受到海嘯影響,截至昨晚,并沒有他們正在海上運輸的船舶受到影響的情況匯報。對于在我國近海航運以及碼頭的影響,他稱,目前也沒有影響。
全球經濟
>>貿易
災后重建或將提振全球貿易
鑒于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臨時性出口中斷必然會對其他國家企業造成影響。例如,日本芯片業占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像蘋果iPad這樣的暢銷電子產品也極度依賴日本廠商的NAND閃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夢想”客機的機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廠商提供。
不過,美國科莫多研究咨詢公司負責人杰弗里·蘭茨貝格指出,“從全球視角來看,日本大地震的影響也僅是短期的。”穆迪公司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多·庫迪諾甚至認為,日本災后重建可能將對全球貿易構成一定提振作用。
>>匯率
日元對美元一度大漲
高盛董事局主席吉姆·奧尼爾認為,由于日本目前的復蘇動力很大程度來自于出口,因此避免日元升值將是日本經濟復蘇的關鍵所在。但11日大地震發生之后,東京外匯市場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大漲1.4%。
在預測近期影響日元匯率的因素時,分析人士指出,企業應對重建以及保險公司出售海外資產應對理賠等舉措都會導致資金回流日本,推升日元匯率。另外,日本央行預計將于14日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從而將影響日元匯率。
>>資源
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下挫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由于大地震導致該國煉油設施破壞,進口需求減少,國際油價11日出現大幅回落,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一周來首次盤中跌破每桶100美元。
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交易員雷蒙德·卡本說:“日本大地震將推動油價下跌,但不會持久。”他認為,按照以往經驗,國際范圍內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后,油價最初反應是下跌,但短期內就會反彈,因為重建過程將使原油需求增加,從而推動油價上漲。
日本除了是原油進口大國外,也是鐵礦石需求大國。由于國內許多鋼廠停產,分析人士預計日本短期內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將減少2000萬噸,會對價格構成短期打壓。
微博熱議
葉檀:我想日本地震對于中國經濟會有影響,但是影響不會太大。日本出現這個情況對于中國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影響,比如中國的股市也會跟著下挫,資源產品價格可能下挫,但是長期非常大的影響恐怕還不存在。
石天方:盡管地震給日本帶來了很大損失,但同時又會帶來很大機會。因為,重建家園的工作,將大大提高日本的市場需求和就業率。這對日本經濟走出相對低迷反而帶來一定的好處。
曹小寶的馬尾巴:嗯,問題應該不大。如果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壓根沒怎么地過震,那么就很難說了,關鍵是這個經濟體三天兩頭地震,震出經驗來了,前些年阪神大地震,似乎也很快恢復了。
楓林漫步者:日本地震給中國經濟啟示:中國該重新思考核能的戰略規劃,在新能源規劃中更多的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和水電等各種可再生能源;日本的重要經濟產業大都密集地分布在幾大港口城市,這一次在地震和海嘯的襲擊中損失較為嚴重;日本有先進的地震和海嘯預警系統,但仍造成較大損失,中國應該引以為鑒。
第二十九任神:3·11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對日本是一個災難,在某種程度上對世界同樣是大災難,日本的制造業對世界經濟的支柱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的人才、制作量、制作水平是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無法替代的。我們共同祝愿日本的未來平安。
A股影響
內外因或將導致短期震蕩
>>大盤
由于上周五地震發生之時離A股收盤時間頗近,市場尚未得知地震究竟會對實體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因此市場人士多將當日尾盤跳水歸結為突發性事件因素的沖擊。經歷了上周末兩天的消息累積,包括東芝及豐田等大型企業停產、核電站泄漏、赴日游受阻等實體經濟的受阻訊息迅速在市場擴散,那么,今天以及本周的A股市場是否會出現“余震”?
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高星認為,就目前國內A股市場的結構來看,地震尚不足構成影響大盤走向的決定性因素,但會成為助力空方在博弈中獲勝的關鍵性因素。高星認為,目前A股市場經歷階段性的上漲后,繼續沖高壓力較大,近期存在調整的需要。具體來看,市場對煤炭、有色等藍籌板塊的估值存在分歧,機構普遍認為藍籌板塊盡管存在估值優勢,但缺乏上漲動力;相反,盡管中小盤股面臨著高估值壓力,但在兩會及“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走高動力較強,尤其是各行業龍頭,有望成長為明天的藍籌。
另外,統計局上周五公布的2月份CPI數據高于市場預期,通脹預期再次加強,不排除央行近期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加息的可能性,低估值的銀行板塊近期機會有限;限購令下,權重板塊地產股也備受擠壓。因此,藍籌和權重同時受阻,近期滬指站穩3000點的理由并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日本地震的突發性事件就可能成為多空博弈中的關鍵因素。悲觀來看,滬指近期有可能回落至2800點附近有支撐。
平安證券金融大街營業部高級投資顧問黃亭懿認為,盡管日本經濟正處于逐漸復蘇的通道中,但其經濟實體的巨大能量仍不可小視。若其實體經濟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害,則將對包括A股在內的周邊市場帶來震蕩效應,上周五亞太地區主要指數的應聲下跌就反映了市場對此的擔憂。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強調,既然地震對A股市場的影響已在上周五有所反映,本周股指運行將回到對于國內經濟的基本面變化上,目前的關注重點仍舊是通脹預期和流動性預期變化對于股指運行的影響。日本地震不會改變A股的運行軌跡,但在短期內使股指出現波動,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擴大日本地震對于股指的影響,更多把重點放在A股自身運行的一些影響因素上。
>>板塊
電子和汽車等存短期機會
銀河證券電子元器件行業研究員王莉通過其微博表示,由于心理預期及交通不暢、斷電等因素,日本地震及海嘯事件短期將推高全球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NAND閃存(計算機閃存設備)、顯示屏及其它部分電子元器件價格水平。A股芯片設計公司大唐電信(17.73,-0.31,-1.72%)、國民技術(128.390,5.40,4.39%),生產玻璃基板的彩虹股份(15.58,-0.20,-1.27%),生產工業電容器的江海股份(30.63,0.75,2.51%)等受事件刺激短期內可能有所表現,元器件板塊或存在交易性投資機會。
但王莉同時提醒,日本電子廠商廠房及設備普遍受損不大,但地震導致的其他因素短期內將對全球電子供應鏈帶來影響。交通中斷將影響交貨;大范圍斷電將影響工廠正常開工進而減少產能;另外,員工上下班及原材料供給也將給各廠商生產帶來影響。預計大部分廠商將在近期恢復生產,A股元器件行業受影響有限。
其次就是豐田、本田等停產所引發的對國內汽車及零部件市場的熱議。中信證券(14.37,-0.22,-1.51%)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李春波認為,僅就地震本身的影響,預計相關企業停產時間不會很長,國內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總體受此影響不大。短期來看,地震可能會造成進口汽車的供貨緊張,對國內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略顯樂觀;從中長期角度,地震因素會促進國內日系汽車對本土化生產的加強,供應鏈或將轉至國內完成,相對豐富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機會。
另外,從本次日本地震破壞力程度與人員傷亡數量對比來看,日本防震減災技術值得學習。
黃亭懿認為,這或將加大國內對抗震用材的需求,促進建筑用鋼從二級鋼向三級鋼、特鋼的升級改造,或將推動A股的特鋼類和三級鋼生產企業,如*ST釩鈦、河北鋼鐵(3.84,-0.03,-0.78%)等未來需求增加。另外,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逐漸提升,市政公共設備的防災減災需求上升,將推動數字城市建設加速,如同方股份(28.59,-0.47,-1.62%)值得關注;另外,公共交通系統的防災減災系統設計企業輝煌科技(61.26,-1.74,-2.76%)也可關注。
渤海證券分析師杜征征認為,在地震發生之后,食物和藥品將成為最為緊缺的物資。國際援助或將增加政府對相關物資的采購,國內相關板塊或將面臨短期機會。另外,災后重建也將加大對基建類物資,如水泥、建材等的需求,活動板房生產企業雅致股份(18.48,1.44,8.45%)或將面臨機會。
核電和資源類股承受壓力
在核電逐漸成為新型能源的今天,日本核電站泄漏造成人體輻射的消息無異于一枚重磅炸彈在國際市場引起廣泛關注。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黃祥斌認為,這將加重市場對核電能否安全使用的心理壓力,從而對A股市場上的核電概念個股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付永翀認為,核電站泄漏的消息可能會導致市場對于遠洋漁業的擔心,水產養殖可能會有受到輻射的危險,因此對于遠洋漁業板塊也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但鑒于目前我國海域受核泄漏污染情況尚不明朗,因此該板塊影響主要為短期心理因素。
另外,自有資源匱乏的日本是鐵礦石、煤炭、有色金屬等上游工業原材料需求大國,強震發生后,由于其部分工廠停產、運輸受阻,采購暫時中斷,全球能源格局因此大受影響。黃祥斌認為,日本短期的需求下滑將使得煤炭、鐵礦石等資源類品種短期都承受一定壓力。但是,在短暫需求降低之后,隨著災后重建的展開,日本的需求將會重新回暖,屆時將有望拉動這類資源類產品的價格再度上漲。因此,日本地震對于鐵礦石、煤炭、基本有色金屬等資源品的影響是短期的。
地震中備受打擊的還有日本的旅游業,但在對A股市場的影響方面,業內人士意見似乎并不統一。付永翀認為,日本地震將直接導致赴日境外游的客流急速下降,這對以旅游運營為主的公司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如中國國旅(29.18,-0.49,-1.65%)、中青旅(15.63,-0.15,-0.95%)等企業將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鑒于這些企業的整體旅游運營和景點營利模式比較好,因此受到的影響可能會相對有限。杜征征則認為,原赴日游的國內旅客仍有其他諸多選擇,而原赴日游的境外旅客甚至換做入境游,因此對國內旅游企業影響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