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擴散,為控制疫情,全球各地采取“封國”“封城”、暫停交易等政策。受此影響,讓2019年已然面臨環保、貿易摩擦等多重發展困境的磨料磨具企業雪上加霜。
所幸,在政府一系列舉措的幫助下,磨料磨具企業逐漸迎來復工潮。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調查表》顯示,截至3月3日,超硬材料行業復工率為90%,磨料磨具行業復工率為73% ,涂附磨具行業復工率為55%。
但是,本次疫情危機也暴露出磨料磨具企業脆弱的抗風險能力。疫情導致磨料磨具下游汽車、建材、家具等客戶需求減少,企業訂單下降。鋁礬土、樹脂等原輔材料流通受阻,難以開展正常生產。同時,落后的生產模式、供應鏈整合能力弱和高精尖技術人才匱乏等,這些因素降低了磨料磨具企業的競爭力,嚴重制約其進一步發展。
疫情加劇磨料磨具寒冬來臨
一直以來,我國磨料磨具主要集聚于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大批量生產和人口成本的紅利尚未褪去之前,部分磨料磨具企業通過一條“投資―擴大生產―再投資―再擴大生產”的粗放式發展路徑實現了規模增長與資本積累。但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場地成本等經營成本持續升高,磨料磨具企業已經難以依賴這種發展模式繼續生存。
與此同時,行業缺乏技術壁壘,后來者能夠輕易進入,市場快速形成紅海,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為了獲得市場,企業不得不進一步降低產品價格、壓縮利潤空間,導致大量中小企業處于微利乃至虧損邊緣狀態。而本次疫情也反映出來,勞動密集型產業受突發事件影響較大,企業亟待向技術密集型轉型。
除此之外,磨料磨具企業對供應鏈的管理能力較弱。面向供應鏈上游采購時,大量企業沒有開展精密計算,導致原材料采購不足或剩余,造成產量匱乏或是資金浪費。面向供應鏈下游銷售時,未能及時獲取客戶的生產計劃、采購計劃等信息,無法合理排產、緊密對接需求,導致生產過剩、庫存積壓、產量不足、延期交貨等諸多問題出現。
另一方面,大量制造業中小企業的供應鏈結構相對僵化,上下游往往僅具備少量幾個固定的合作伙伴,一旦某一個合作伙伴突發經營問題,就有可能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危機,導致原材料嚴重不足或產品無路可銷。而臨時更換合作伙伴難度大、成本高,無法有效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疫情過后,以投資、消費、出口為核心的“三駕馬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的情況下,消費和出口等行業受到沖擊還比較大,經濟拉動作用受到嚴重制約。相比之下,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是更為直接、見效更快的穩增長利器。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一表態將新基建推向一個新階段。 在新基建的概念領域,有些項目面向大眾消費需求端,比如充電樁和城際高鐵,有些項目則用于中間層、進行全行業綜合效率的提升,比如大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主要面向制造業生產全環節中的人、機、物全互聯的基礎工程。我國進行供給側改革和提升制造業效率,也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運用。
工業互聯網助力磨料磨具行業轉型升級
新基建的提出,工業互聯網的大力建設,是磨料磨具行業保持競爭力的出路,可以改變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整合優化供應鏈,是磨料磨具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
工業互聯網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對磨料磨具企業生產經營進行數字化建模,以精準的數據分析替代籠統的經驗判斷,全面優化生產流程、制造工藝和生產服務資源配置,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生產效率,推動磨料磨具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有效降低研發、設計、材料、人力等運營成本,增加產品產量,擴大企業收入。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打通磨料磨具產業鏈,實現原材料、磨料與制品直接對接,利用信息技術對下游五金、汽車、機床等復雜的市場動態進行分析,開展市場機會預測和產品創新,打造市場青睞的創新產品,實現敏捷制造和精益生產,提升磨料磨具產品價值,滿足下游客戶需求,搶占市場先機。
推進工業互聯網在磨料磨具行業中的應用對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加快走出疫情陰霾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還應妥善處理工業互聯網的前期建設投入,依據實際需求建設。發揮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價值,才能使磨料磨具企業借助政策東風走上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