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基礎與標準
經過幾代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人造金剛石終于在本世紀50年代研制成功.至今已有40余年歷史了,現已成動地步入高新技術之列.其制品已大量應用于機械、電子,地質、冶金、石油、建工、建材、化工、輕工、水電、交通、國防等多個工業技術領域。
在世界范圍內,人造金剛石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50年代掃]實驗確定金剛石合成必須高溫高壓;金剛石合成必須有觸媒參與。1954年l 2月16 H,美國G E·co以粉末態的金屬和石墨為原料.合成出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金剛石。使合成溫度由2500~3000℃、下降到1200~l600℃;合成壓力由12~13GPa下降到5.5~6GPa。這使金剛石生產工業化成為現實。
伴隨而來的是碳相圖的建立、粗顆粒高強度金剛石的研制、磨料級高產量金剛石的研制、優質大顆粒金剛石的研制……。以及設備的大型化、腔體化的大容量化、控制的電腦化等技術的出現。
第二階段70年代韌美國G E【o發明的以compax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及我固自行研制的Ni-Si體系.Ti(TiH)-Si-B體系的人造金剛石燒結體系列產品.爪其制作的金剛石工具,加工精度高、速度快、壽命長 從而使人造金剛石進入全面代替天然金剛石而制作工具的新時期
第三階段.50年代初開始的低壓氣相生長金剛石薄膜.到了80年代已可使金剛石優異曲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和聲學等性能得到廣泛應用。使金剛石遠元超出用其硬度作磨料、磨粒的范疇。從而開始了金剛石怍為功能性新材料應用的新時期
本書由方嘯虎上編。參加編寫的有,第一章:方嘯虎、陳天鸝,第三、四章方亭亭;第十二章:陳天鵬;其余由方嘯虎編寫。全書最后由陳天鵬、方嘯虎統改定稿。本書得到盧照田、胡光亞、戚立昌、耿瑞倫、吳棣華、黃詳芬、王文經等同志的大力幫助,或提供資料,或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中國地質學會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名譽王任委員李振潛先生特為本書作序,謹對上述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專家和同仁致以誠摯的謝意。
因水平有限,漏錯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地址:鄭州市華山路121號,南院47號樓二層北9209室
郵 編:450007
電 話:0371-67667020
傳 真:0371-67651390
網 址:www.dgluping.com